前沿观察,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外商直接投资法——联邦法令-法律 2018年第19号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作者:Daniel Xu ;Adijatu Kamara

最近十年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向着地区金融枢纽的自身定位,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为此目标,阿联酋现已颁布实施了一项外商直接投资法(联邦法令- 2018年第19号法律,"外商直接投资法"),于2018年10月30日公布当日生效。外商直接投资法放开了外商在阿联酋境内独资持有商业实体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阿联酋在过去14年间,通过在2004年成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在多个酋长国设立其他经济自由区(在这些经济自由区中,允许外资独资持有商业实体),包括最近的阿布扎比全球市场,一直在为外商直接投资法的颁布做铺垫。新法并不适用于经济自由区。在外商直接投资法出台前,监管规范外商在阿联酋投资的重要立法为:(i) 阿联酋公司法;及 (ii) 阿联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程序手册(内阁决议 2017年第1号)。

根据新法,阿联酋经济部将牵头由政府设立的外商直接投资委员会,组成专门机构支持外商对阿联酋的直接投资。该机构将负责管理记录现有和潜在外商在阿联酋直接投资的集中数据库。类似于沙特阿拉伯的外商直接投资法律,阿联酋特定部门仍有外资所有权限制。阿联酋将管理一份正面清单,并出台政府对其内容(即,将从中受益的部门)的进一步指导。同时另有一份负面清单圈定保护以下领域:

 

  • 石油勘探和开采
  • 调查、安保、军事防务(包括军用武器、爆炸物、制服和设备的制造)
  • 银行及金融活动
  • 保险服务
  • 朝觐与副朝服务
  • 特定招募活动
  • 供水和供电服务
  • 渔业及有关服务
  • 邮政、通讯及其他视听服务
  • 陆运及空运
  • 印刷及出版
  • 商业代理
  • 医疗零售贸易,如私人药房等,及
  • 毒物控制中心、血站和检疫。

如有当地政府、外商直接投资委员会及经济部支持,经政府批准未列在正面清单中的潜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也可以启动。政府可修改负面清单,加入新部门或从中删除某些部门。

第19号法律已掀起了一波潮流,包括经阿联酋政府批准在阿联酋大陆独资持有公司,这相比公司法中本土51%、外资49%的所有权比例规则,已跨出了一大步。值得指出的是,公司法在2017年刚刚修订完,允许特定部门的外资独资所有权。新外商直接投资法秉持了相同的主张,但其更进一步之处在于奠定了增加外资所有权获批的框架。但公司法中有关连带责任公司(joint liability company)和有限合伙企业的外资所有权例外规定,仍然有效。

海外投资者若想增加其在项目中的持股比例,可就此申请审批,因某些部门已不再要求具有本土合作伙伴。

阿联酋的外商投资监管框架在不断发展,以培育更为有益的可以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氛围,而新外商直接投资法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在过去十年间的努力。外商对阿联酋的直接投资自2012年以来逐年稳步增长,2016至2017年增长达到了8%(2017年增至110亿美元)。2018年第19号法律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有助于特定部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本篇为本系列第三篇文章。争议解决与诉讼-金融纠纷,私募股权与基金

2025/01/09

前沿观察
2025年1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认定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FSR”)及其实施细则对于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构成《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调查规则》”)第三条项下的贸易投资壁垒(“贸易壁垒”)。 该项调查于2024年7月10日启动,持续近6个月。根据《调查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商务部后续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与欧盟进行双边磋商、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或采取其他适当措施(例如,反制措施)。公司与并购-反垄断与竞争法,一带一路国际法律业务-跨境商事纠纷解决

2025/01/09

前沿观察
近年来,各国政府对企业供应链责任的监督力度逐渐增强,企业是否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式运营,也已成为投资者与消费者在选择时不可回避的核心考量。在此背景下,企业因供应链中曝光的劳工权益等严重社会责任问题而频遭指控与舆论批评的现象屡见不鲜。 中国企业乘风出海,持续推进全球化步伐,已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群体的重要一员。随着各国环境与社会责任立法的日益严格,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替其供应商不当行为承担责任的风险。2024年6月,某知名品牌在美国当地法院受到了某声称来自其代工厂、参与了其产品加工的劳动者起诉。该起诉指控该品牌的代工厂存在强迫劳动行为。而一旦指控被确认,该品牌及其母公司将赔偿原告相关的全部损失并面临惩罚性和儆戒性赔偿(punitive and exemplary damages)。相应地,该品牌代工厂也收到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发出的暂不放行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对企业的业务造成重大影响。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无疑为企业敲响警钟:要更加关注来自供应商侵犯劳工权益等来自供应链端的社会责任风险。争议解决与诉讼-合规调查及公司治理,劳动,汽车、制造业及工业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