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浅析韩国技术出口及跨境投资并购相关前置审批制度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标签:公司与并购-跨境投资和并购电信、传媒、娱乐与高科技-高科技

近几年,韩国在国家层面持续强化培育和保护半导体、信息通信和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度高、创新速度快的行业。其中,与韩国国民经济及安保密切相关的技术被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下称“核心技术”)及/或国家尖端战略技术(下称“战略技术”,与核心技术统称为“尖端技术”)。韩国企业向外国主体出口或转移尖端技术(下称“技术出口”),以及进行跨境投资并购、合资等投资(以下统称“跨境投资并购”)时,会受到十分严格的监管。本文将结合韩国《产业技术泄露防止及保护法》(下称“《产业技术保护法》”)和《国家尖端战略产业竞争力强化及保护特别措施法》(下称“《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等规定,浅析韩国尖端技术的技术出口及跨境投资并购前需考虑的前置审批程序。

一、核心技术及战略技术概述

为强化相关技术保护体系,韩国法目前就尖端技术采用的是核心技术与战略技术两大分类框架。

二、前置审批程序概述

(一)前置审批的适用条件及违规责任

(二)前置审批流程

符合上述法定适用条件的韩国企业,拟实施技术出口、跨境投资并购的,应当立即向产业通商资源部履行申报义务。提交申报后,通常将按下列主要程序进行审查:

(三)典型案例

韩国科斯达克(Korea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上市公司L公司(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核心材料——阴极材料的企业)曾于2022年计划与美国公司R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美国合资设立阴极材料生产工厂。就此,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阴极材料生产技术系接受韩国政府资助开发的核心技术,且L公司未能落实充分的技术保护与防泄露措施,故驳回了L公司的交易许可申报。

三、外国主体参与韩国技术出口/跨境投资并购时需重点考虑的事项

(一)确认技术属性

  • 所涉技术是否属于核心技术或战略技术;
  • 所涉技术是否受其他法规的管制。

(二)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审批

  • 是否符合须经产业通商资源部前置审批的条件;
  • 是否触发其他审批/申报义务。

(三)确认是否涉及国际条约限制

  • 交易对方是否被列入国际制裁清单(如,美国BIS清单等);
  • 评估交易是否符合多边出口管制协议(如,《瓦森纳协定》等)。

结语

综上,韩国政府对尖端技术的技术出口及跨境投资并购实行严格的限制监管制度,若未对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进行缜密审查,可能面临交易终止、刑事追责及惩罚性损害赔偿等风险。建议在进行韩国技术出口及跨境投资并购交易相关决策前,通过专业团队从技术认定、法律审查、风险应对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流程合规审查,以确保顺利推进交易。

扫码订阅“金杜律师事务所”,了解更多业务资讯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食品安全问题持续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成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知名品牌的食品安全丑闻,到小作坊的违规操作,每一次曝光都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食品企业日益面临“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法律要求,从食品企业到从业者个人亟需深入了解庞杂繁复的法律责任体系,以制定有效的合规策略。在本篇指南中,我们将结合近年来的监管重点,全面梳理食品领域的刑事、行政以及民事法律责任的关键责任图谱,并为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和应对策略。公司与并购-公司合规体系,农业和食品

2025/07/15

前沿观察
当并购交易遭遇欺诈时,实施财务造假等欺诈行为的主体通常是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能够实际控制公司、深度参与并购、主导交易决策的关键主体。 然而,不少并购交易的转让方中,除了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还可能包括并不深度参与日常经营、并未深度参与并购洽谈的财务投资人,他们往往在共售/随售、拖售等交易安排下与创始股东一并出售股权。一旦收购方发现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存在欺诈或可能存在欺诈,拟通过刑事、民事等多路径进行救济(例如起诉撤销合同)时,即使再“无辜”的财务投资人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纠纷漩涡。 面对这种情形,作为转让方之一的财务投资人,如果应对不力,极有可能被“连坐式”地认为是共同欺诈人,抑或被认定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实施欺诈行为进而与之一并承担不利后果。财务投资人究竟应该如何证明自己未参与欺诈?能否与实施欺诈行为的其他人进行责任切割?司法实践对此是何态度? 本文将根据并购交易实务中常见的财务投资人转让股权、他人实施欺诈的情形,梳理财务投资人的困境,探讨法律抗辩思路与要点,并结合两起典型的真实案例,剖析司法实践目前的主流态度,以期给广大财务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值得关注的是,前述讨论会涉及《民法典》中“第三人欺诈”这一重要制度,该新制度的实践运用是此类纠纷中的重要法律抓手。争议解决与诉讼-商业纠纷,公司与并购-公司并购重组

2025/07/14

前沿观察
2024年11月8日修订、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新《矿产资源法》”),明确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市场竞争取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同时结合我们的实务经验,我们将从重点条文修订解读,以及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两个方面,对新《矿产资源法》各章内容进行逐一分析,供矿业企业在理解新《矿产资源法》和适用新法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时参考。 对于新《矿产资源法》第三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我们将从明确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和汇交地质资料、完善矿产资源压覆管理制度、施行矿业权物权登记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许可相分离的矿业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相关制度、明确维护勘查开采活动的秩序、建立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和完善勘查开采活动的工作要求这七个方面,对第三章的重点条文修订情况进行解读,并结合解读内容提出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争议解决与诉讼-建设工程纠纷,工程、能源和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