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新加坡基金管理持牌制度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标签:私募股权与基金证券与资本市场

一、引言

本文为此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我们将概述新加坡基金管理活动的法律监管框架。新加坡的基金管理活动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管局)的监管,并受《证券与期货法》(第289章)(证券与期货法)的管辖。

二、登记 / 持牌要求

如需在新加坡从事属于证券与期货法规定的受监管活动,除非根据《证券与期货(发牌与经营活动) 规定》(SFR)附表二明确豁免,基金管理公司必须(i)在新加坡金管局登记成为注册基金管理公司(RFMC);或(ii)在新加坡金管局取得资本市场服务牌照(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成为持牌基金管理公司(LFMC)后才能运营。LFMC可进一步分为(a)认可/机构持牌基金管理公司(A/I LFMC);(b)零售持牌基金管理公司(零售LFMC);以及(c)创业投资持牌基金管理公司(VC LFMC)三类。所有基金管理公司都必须满足一定的专业能力、业务经营和基本资本要求,并且应该是在新加坡有永久实体办公室的新加坡注册公司。

证券与期货法规定的受监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管理、房地产投资信托管理、企业融资咨询、提供托管服务、资本市场产品交易(资本市场产品包括证券、集体投资计划(CIS)单位、场外交易衍生品、场内交易衍生品及以杠杆式外汇交易为目的的即期外汇)、证券融资以及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三、新加坡基金管理公司的关键要求一览

针对新加坡基金管理公司的关键要求概述如下:

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持有人必须持续遵守风险资本要求,即满足财务资源必须覆盖经营风险120%或以上的要求。

四、考虑因素

新加坡金管局在评估 RFMC 或 LFMC 的申请时会考虑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因素:

(1) 申请人、其股东、董事、代表及雇员是否为适当人选;

(2) 关键个人的专业能力;

(3) 申请人及其母公司或主要股东的往绩记录和资金管理专业知识;

(4) 满足证券与期货法规定的最低财务要求的能力;

(5) 内部风险管理和合规系统的实力;

(6) 商业模式/计划和预测以及相关风险;以及

(7) 申请人是否在新加坡拥有仅供申请人的董事和雇员使用的专用及安全的办公空间。[5]

五、申请时间

新加坡金管局可能需要长达 6 个月的时间来审核 RFMC、A/I LFMC 和零售LFMC 的申请,而VC LFMC的审核时间约需4个月。

在审核过程结束时,新加坡金管局将会向成功的申请人发出原则性批准函,他们将有长达6个月的时间来满足原则性批准函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涉及提供某些承诺、补充股本或委任某些关键人员。[6] 此阶段的时间表取决于申请人满足要求的速度。

如果申请人不符合相关受理标准,采用独特而复杂的商业模式,或于进行初始申请时没有提交所有必要的表格、信息和文件,其申请可能会需要更长的审核期。

六、持续义务

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持有人有义务持续遵守新加坡金管局的规则、牌照条件和书面指示(如适用),否则可能导致被吊销其资本市场服务牌照。这些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制定与其性质、规模和业务复杂性相称的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独立托管管理资产及对其进行估值,以及遵守新加坡金管局的反洗钱与打击恐怖主义融资要求。

七、处罚措施

任何人在未持有有效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的情况下从事受监管的管理活动,可被罚款最高150,000新加坡元和/或监禁最多3年,并且如果该项违法属持续违法,则可在持续期间另处每天(不足一天按一天计)罚款最高15,000新加坡元。

 本文旨在为新加坡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制度进行基础性概述,仅供一般参考,不代表法律建议。

 扫码下载文章

 “合格投资者”一般包括认可投资者、在新加坡仅向认可及/或机构投资者发售的CIS、仅向认可及/或机构投资者发售的封闭式基金、机构投资者或仅由作为认可及/或机构投资者的合伙人组成的有限合伙企业。 “合格投资者”的详细定义载于SFR附表二:https://sso.agc.gov.sg/SL/SFA2001-RG10?ProvIds=Sc2-#Sc2-

同注1。

同注1。

如果预料可能会超过 2.5 亿新加坡元的AUM上限,建议 RFMC 准备 A/I LFMC 申请。

信息来源:https://www.mas.gov.sg/regulation/capital-markets/Fund-Management-Licensing-and-Registration

信息来源:同注5。

参考资料

  • [1]

     “合格投资者”一般包括认可投资者、在新加坡仅向认可及/或机构投资者发售的CIS、仅向认可及/或机构投资者发售的封闭式基金、机构投资者或仅由作为认可及/或机构投资者的合伙人组成的有限合伙企业。 “合格投资者”的详细定义载于SFR附表二:https://sso.agc.gov.sg/SL/SFA2001-RG10?ProvIds=Sc2-#Sc2-

  • [2]

    同注1。

  • [3]

    同注1。

  • [4]

    如果预料可能会超过 2.5 亿新加坡元的AUM上限,建议 RFMC 准备 A/I LFMC 申请。

  • [5]

    信息来源:https://www.mas.gov.sg/regulation/capital-markets/Fund-Management-Licensing-and-Registration

  • [6]

    信息来源:同注5。

  • 展开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食品安全问题持续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成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知名品牌的食品安全丑闻,到小作坊的违规操作,每一次曝光都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食品企业日益面临“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法律要求,从食品企业到从业者个人亟需深入了解庞杂繁复的法律责任体系,以制定有效的合规策略。在本篇指南中,我们将结合近年来的监管重点,全面梳理食品领域的刑事、行政以及民事法律责任的关键责任图谱,并为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和应对策略。公司与并购-公司合规体系,农业和食品

2025/07/15

前沿观察
当并购交易遭遇欺诈时,实施财务造假等欺诈行为的主体通常是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能够实际控制公司、深度参与并购、主导交易决策的关键主体。 然而,不少并购交易的转让方中,除了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还可能包括并不深度参与日常经营、并未深度参与并购洽谈的财务投资人,他们往往在共售/随售、拖售等交易安排下与创始股东一并出售股权。一旦收购方发现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存在欺诈或可能存在欺诈,拟通过刑事、民事等多路径进行救济(例如起诉撤销合同)时,即使再“无辜”的财务投资人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纠纷漩涡。 面对这种情形,作为转让方之一的财务投资人,如果应对不力,极有可能被“连坐式”地认为是共同欺诈人,抑或被认定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实施欺诈行为进而与之一并承担不利后果。财务投资人究竟应该如何证明自己未参与欺诈?能否与实施欺诈行为的其他人进行责任切割?司法实践对此是何态度? 本文将根据并购交易实务中常见的财务投资人转让股权、他人实施欺诈的情形,梳理财务投资人的困境,探讨法律抗辩思路与要点,并结合两起典型的真实案例,剖析司法实践目前的主流态度,以期给广大财务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值得关注的是,前述讨论会涉及《民法典》中“第三人欺诈”这一重要制度,该新制度的实践运用是此类纠纷中的重要法律抓手。争议解决与诉讼-商业纠纷,公司与并购-公司并购重组

2025/07/14

前沿观察
2024年11月8日修订、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新《矿产资源法》”),明确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市场竞争取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同时结合我们的实务经验,我们将从重点条文修订解读,以及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两个方面,对新《矿产资源法》各章内容进行逐一分析,供矿业企业在理解新《矿产资源法》和适用新法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时参考。 对于新《矿产资源法》第三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我们将从明确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和汇交地质资料、完善矿产资源压覆管理制度、施行矿业权物权登记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许可相分离的矿业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相关制度、明确维护勘查开采活动的秩序、建立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和完善勘查开采活动的工作要求这七个方面,对第三章的重点条文修订情况进行解读,并结合解读内容提出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争议解决与诉讼-建设工程纠纷,工程、能源和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