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上海出台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规定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作者:肖马克(合伙人)赵新华(资深律师)

上海不是一个甘居人后而是一个面向未来、拥有庞大汽车产业的城市。因此,上海政府鼓励自动驾驶汽车进行道路测试也就不足为奇。

2018年2月27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上海管理办法")[1]

紧随北京的脚步,上海成为中国第二个出台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规范的城市。这是继北京去年出台道路测试规定("北京管理细则")后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上海管理办法使用"智能网联汽车"这一用语指代自动驾驶汽车,其中自动驾驶汽车级别涵盖L3,L4和L5级自动驾驶汽车。

尽管上海管理办法与北京管理细则大体类似,但还是有一些显著区别。上海管理办法的关键要求如下:

谁能申请测试

上海管理办法要求测试主体必须是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

与北京管理细则相似,上海管理办法要求测试主体为每辆测试车辆购买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者提供不低于500万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赔偿保函。

不同之处在于,上海管理办法要求测试主体必须具备汽车及零部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或者试验检测能力、具备封闭区域和道路测试评价规程,以及具备测试车辆远程监控数据平台,而北京管理细则则要求测试主体提供关于测试车辆和自动驾驶系统的说明与介绍,并须安装数据记录装置。

谁是管理机构?  

根据上海管理办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安局和交通委员会将联合成立一个新的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将负责上海道路测试的实施,包括颁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和试车临时行驶车号牌。

除此之外,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受委托作为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授权机构")负责检验测试主体,收集和分析相关测试数据并将数据接入管理机构数据平台。

对测试驾驶人的要求有哪些?

上海管理办法要求自动驾驶汽车配备驾驶人。测试驾驶人经测试主体授权,按要求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对测试车辆实施应急措施。

测试驾驶人应当具备3年以上良好驾驶经历,熟悉掌握自动驾驶测试规程和操作方法,并且具有超过50小时的自动驾驶系统操作经验(其中40小时以上的相应申请测试项目驾驶经验)。

测试驾驶人必须在测试期间处于驾驶座位上,遵守交通法规。

测试车辆要求

根据上海管理办法,测试车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但不包括低速汽车、摩托车。

测试车辆须未办理过机动车注册登记,但必须满足除耐久性以外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要求。如果因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而无法满足任何强制性检验要求,测试主体必须证明其未降低车辆安全性能。

测试车辆需可在"人工操作"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间进行切换,以保证测试驾驶人在车辆失效时可以迅速接管车辆。

测试车辆必须具备车辆状态在线监控功能,能够实时回传(i)车辆控制模式,(ii)车辆位置,(iii)车辆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测试车辆必须能够自动记录和存储在车辆事故或者失效状况发生前至少90秒的特定数据信息,并安装提醒装置,使测试驾驶人能够在失效发生时接管车辆。

与北京管理细则相同,单个测试主体申请进行道路测试的车辆原则上为5辆。

测试过程如何管理?

测试主体仅能在指定道路上开展测试。目前在上海嘉定区,有5.6公里的测试道路可用于第一阶段测试。

管理机构会向符合条件的测试主体颁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其中明确测试车辆、测试期限、测试道路和测试驾驶人等细节。测试期限通常不超过6个月,到期经申请可续展6个月。

测试车辆将会被发放临时行驶车号牌。测试期限到期后,临时号牌应交还给第三方授权机构。

测试车辆自动驾驶系统、部件、安全性能、车身外观以及测试驾驶人发生任何变化时,测试主体应当立即停止相关测试车辆的道路测试,并向第三方授权机构提交变更信息表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方可继续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得以安全进行,测试驾驶人每工作2小时应休息半小时,且每人每天累计进行测试工作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测试主体应每月向受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交道路测试脱离自动驾驶功能报告。第三方授权机构有权调阅测试车辆脱离自动驾驶功能事件发生前30秒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的数据。

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根据上海管理办法,测试驾驶人和测试主体将为违反交通法规和导致的交通事故负责。

一旦发生事故,测试驾驶人应当立即停止测试,同时,测试主体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第三方授权机构提交道路测试交通事故报告。在交通管理部门认定责任后,测试主体方可申请恢复测试。

违反上海管理办法规定可能导致测试申请人测试资格被取消,并且在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下一步?

上海管理办法的出台是中国在规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办法的出台还体现了地方政府正在寻求为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国性的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规定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

与北京管理细则不同,上海管理办法的有效期为22个月,直到2019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范围体现出了上海市政府拟以动态的方式规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

汽车工业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2017年,上海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6774亿元,年增长率19.1%。如果地方政府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上海预计将引领发展。

2018年3月1日,上汽、蔚来成为上海管理办法出台后首批获得临时路测牌照的两家汽车生产商。我们预计将有更多的汽车生产商和科技公司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1]http://www.sheitc.gov.cn/cyfz/676771.htm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食品安全问题持续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成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知名品牌的食品安全丑闻,到小作坊的违规操作,每一次曝光都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食品企业日益面临“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法律要求,从食品企业到从业者个人亟需深入了解庞杂繁复的法律责任体系,以制定有效的合规策略。在本篇指南中,我们将结合近年来的监管重点,全面梳理食品领域的刑事、行政以及民事法律责任的关键责任图谱,并为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和应对策略。公司与并购-公司合规体系,农业和食品

2025/07/15

前沿观察
当并购交易遭遇欺诈时,实施财务造假等欺诈行为的主体通常是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能够实际控制公司、深度参与并购、主导交易决策的关键主体。 然而,不少并购交易的转让方中,除了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还可能包括并不深度参与日常经营、并未深度参与并购洽谈的财务投资人,他们往往在共售/随售、拖售等交易安排下与创始股东一并出售股权。一旦收购方发现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存在欺诈或可能存在欺诈,拟通过刑事、民事等多路径进行救济(例如起诉撤销合同)时,即使再“无辜”的财务投资人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纠纷漩涡。 面对这种情形,作为转让方之一的财务投资人,如果应对不力,极有可能被“连坐式”地认为是共同欺诈人,抑或被认定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实施欺诈行为进而与之一并承担不利后果。财务投资人究竟应该如何证明自己未参与欺诈?能否与实施欺诈行为的其他人进行责任切割?司法实践对此是何态度? 本文将根据并购交易实务中常见的财务投资人转让股权、他人实施欺诈的情形,梳理财务投资人的困境,探讨法律抗辩思路与要点,并结合两起典型的真实案例,剖析司法实践目前的主流态度,以期给广大财务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值得关注的是,前述讨论会涉及《民法典》中“第三人欺诈”这一重要制度,该新制度的实践运用是此类纠纷中的重要法律抓手。争议解决与诉讼-商业纠纷,公司与并购-公司并购重组

2025/07/14

前沿观察
2024年11月8日修订、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新《矿产资源法》”),明确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市场竞争取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同时结合我们的实务经验,我们将从重点条文修订解读,以及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两个方面,对新《矿产资源法》各章内容进行逐一分析,供矿业企业在理解新《矿产资源法》和适用新法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时参考。 对于新《矿产资源法》第三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我们将从明确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和汇交地质资料、完善矿产资源压覆管理制度、施行矿业权物权登记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许可相分离的矿业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相关制度、明确维护勘查开采活动的秩序、建立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和完善勘查开采活动的工作要求这七个方面,对第三章的重点条文修订情况进行解读,并结合解读内容提出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争议解决与诉讼-建设工程纠纷,工程、能源和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