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征求公众意见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作者: 酆迅

2019年4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并征求公众意见。公众意见提交截止日期为2019年5月5日。

该草案主要涉及八方面内容:(1)电话讨论和会晤、(2)创造性的审查、(3)优先审查和延迟审查、(4)无效程序、(5)人类胚胎干细胞、(6)再分案申请、(7)专利检索、以及(8)一些形式问题。

第一,该草案明确规定必要时审查员和申请人可以进行电话讨论。除形式问题外,可以讨论对发明和现有技术的理解以及申请中存在的问题。任何一方均可启动这种讨论。除电话外,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比如视频会议、电子邮件。针对审查员同意的修改,申请人需要提交正式修改文件。另外,该草案将与审查员会晤的条件放宽至整个审查阶段,而不仅仅限于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后。

第二,关于创造性的审查,该草案要求为了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审查员需要考虑区别特征在"发明"(即,权利要求)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对于功能上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技术特征,应当整体上考虑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在"发明"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该草案还明确规定:如果审查员将权利要求中对解决技术问题作出贡献的技术特征认定为公知常识,通常应当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另外,该草案还明确规定:如果一个特征对解决技术问题没有作出贡献,那么这个特征不影响对权利要求创造性的评价。

第三,该草案明确规定可以对三类专利申请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都可请求优先审查。另外,该草案中增加了关于延迟审查的规定,申请人可以请求将对其专利申请的审查延迟1、2或3年。

第四,关于无效程序,在存在多种证据结合方式时,该草案规定无效请求人应当首先对"最主要"的结合方式进行分析。未明确最主要结合方式的情况下,默认第一组结合方式是最主要的结合方式。

第五,该草案明确规定"人类胚胎干细胞不属于处于各个形成和发育阶段的人体"以及"利用未经过体内发育的受精14天以内的人胚胎分离或者获取干细胞的"发明创造不违反社会公德。

第六,该草案明确了再分案申请的递交期限并规定了相关形式要求。

第七,该草案进一步规定了专利检索使用的数据库、检索过程、检索策略等等。

第八,该草案还涉及一些形式问题。比如,该草案将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有关的内容单独形成一节,便于审查员和申请人使用。

针对该草案,如果您希望了解更详细内容或者希望我们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反馈具体意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分类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食品安全问题持续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成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知名品牌的食品安全丑闻,到小作坊的违规操作,每一次曝光都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食品企业日益面临“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法律要求,从食品企业到从业者个人亟需深入了解庞杂繁复的法律责任体系,以制定有效的合规策略。在本篇指南中,我们将结合近年来的监管重点,全面梳理食品领域的刑事、行政以及民事法律责任的关键责任图谱,并为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和应对策略。公司与并购-公司合规体系,农业和食品

2025/07/15

前沿观察
当并购交易遭遇欺诈时,实施财务造假等欺诈行为的主体通常是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能够实际控制公司、深度参与并购、主导交易决策的关键主体。 然而,不少并购交易的转让方中,除了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还可能包括并不深度参与日常经营、并未深度参与并购洽谈的财务投资人,他们往往在共售/随售、拖售等交易安排下与创始股东一并出售股权。一旦收购方发现目标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等存在欺诈或可能存在欺诈,拟通过刑事、民事等多路径进行救济(例如起诉撤销合同)时,即使再“无辜”的财务投资人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纠纷漩涡。 面对这种情形,作为转让方之一的财务投资人,如果应对不力,极有可能被“连坐式”地认为是共同欺诈人,抑或被认定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实施欺诈行为进而与之一并承担不利后果。财务投资人究竟应该如何证明自己未参与欺诈?能否与实施欺诈行为的其他人进行责任切割?司法实践对此是何态度? 本文将根据并购交易实务中常见的财务投资人转让股权、他人实施欺诈的情形,梳理财务投资人的困境,探讨法律抗辩思路与要点,并结合两起典型的真实案例,剖析司法实践目前的主流态度,以期给广大财务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值得关注的是,前述讨论会涉及《民法典》中“第三人欺诈”这一重要制度,该新制度的实践运用是此类纠纷中的重要法律抓手。争议解决与诉讼-商业纠纷,公司与并购-公司并购重组

2025/07/14

前沿观察
2024年11月8日修订、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新《矿产资源法》”),明确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市场竞争取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同时结合我们的实务经验,我们将从重点条文修订解读,以及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两个方面,对新《矿产资源法》各章内容进行逐一分析,供矿业企业在理解新《矿产资源法》和适用新法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时参考。 对于新《矿产资源法》第三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我们将从明确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和汇交地质资料、完善矿产资源压覆管理制度、施行矿业权物权登记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许可相分离的矿业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相关制度、明确维护勘查开采活动的秩序、建立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和完善勘查开采活动的工作要求这七个方面,对第三章的重点条文修订情况进行解读,并结合解读内容提出对矿业企业的工作建议。争议解决与诉讼-建设工程纠纷,工程、能源和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