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持续演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大选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即通过在海外设立全新的生产设施、研发中心或服务网络,以直接建立市场影响力的模式,已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并购交易,绿地投资在供应链法案等复杂规则影响下,能使中国企业更自主地构建供应链体系,减少外部因素干扰,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稳健发展。然而,绿地投资也因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被视为国际化最具挑战的选择之一。
为更好助力中国企业海外绿地投资,我们特此推出海外绿地投资全析系列文章,对海外绿地投资项目全流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国家和地区,逐一分析各地区的投资环境特点,结合具体案例剖析企业可能遇到的挑战。希望本系列能够为读者呈现绿地投资这一国际化战略的全景图,帮助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更好地驾驭风险,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实现国际市场的深度布局。
一、海外绿地投资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从资源型驱动转变为创新型驱动。从早期旨在获取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海外投资,到当前围绕产业链升级、市场扩张和品牌国际化的投资模式,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尽管近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有所下降,但绿地投资正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重要途径。自2018年起,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显著增加。2023年绿地投资总额攀升至1654亿美元,占中国企业对外总投资额的46.4%,刷新了历史纪录,远远超过海外并购和海外金融产品投资的金额,大型绿地投资项目也明显增长,这反映了绿地投资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
1. 开拓国际市场,拓展企业版图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竞争加剧,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消费品领域,中国企业急需新增长点。海外绿地投资可让企业在海外目标市场或临近区域建设生产基地,快速触达当地消费者。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近年来纷纷在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建厂落地,进入并深耕新兴市场。
2. 应对逆全球化,绕过贸易壁垒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不断加强贸易壁垒,包括设置高额关税及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2018年美国依据“301条款”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通过在目标市场或临近区域建设生产或装配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不利影响。此外,中国企业进行跨境并购也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审查,这也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但在大多数国家,绿地投资由于不涉及原有企业的控制权或敏感资产实益所有权的转移,又对东道国经济和就业的积极作用,受到多数国家的鼓励,因此绿地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日益严苛的外商投资审查压力。
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
中国是资源消费大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进入资源出口国,能够从源头掌控稀缺资源供应,如非洲矿产和南美洲能源。在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能降低生产成本。此外,中国企业组团出海,还探索出“园区出海”模式,以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为载体,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进入优势产业集群地区,如东南亚电子产业、墨西哥汽车产业,能够实现产业集群效应,快速形成产业链并融入当地经济。
4. 打造国际化品牌,实现产业升级
绿地投资助力中国企业摆脱“中国产品低端”的刻板印象,向世界展示优质产品和服务。例如,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在欧美建立制造基地和本地运营,实施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和标准,提升了在欧美市场的品牌形象,快速扩大了市场份额。
此外,通过绿地投资并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的紧密合作,中国企业积极吸收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和创新理念,在国际竞技场中脱颖而出。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研发技术水平大幅跃升,并大举在全球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在国际市场中异军突起。截至2023年,中国在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62.3%。
5. 顺应国家战略,借力东道国政策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中国企业绿地投资可获政策支持,为地方经济做贡献。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吸引外资,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快速审批等便利,降低了绿地投资成本。例如,泰国近年来出台有关政策,对新能源本地投资建设给予电价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美国加州、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等为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税收抵免。一些欧盟国家也提供自由贸易区投资补贴、地区税收优惠及人才补贴政策等激励措施。
6. 实现全球化布局,增强企业韧性
新冠疫情等全球事件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通过绿地投资建设多地生产网络,可确保供应链连续性和灵活性,还可以降低贸易壁垒的限制。例如,2024年9月美国对中国进口新能源电动汽车及电池加征高额关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中国动力电池巨头纷纷在海外市场投资建厂,在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多地布局建设生产基地,为国际市场提供快速、高效的本地化供应。
二、中企海外绿地投资的挑战
尽管绿地投资蕴含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复杂的政治、法律、金融、文化等诸多挑战和风险。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和评估各种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投资的顺利进行和收益的最大化,稳健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1. 政治和地缘政治风险
政治和地缘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之一。东道国政府可能因国家利益、政治局势等因素,采取提高税收、取消优惠、限制外资等措施。例如,俄乌冲突后,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资产和贸易投资因美欧制裁受到重大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能发生强制征收资产或国产化的情况,例如委内瑞拉曾对多家外资企业资产进行国有化征收,打击了投资者信心。部分非洲国家存在政府腐败、审批冗长和不透明等问题,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及法律和声誉风险。中东地区政治不稳定,战争、内乱频发,导致中国企业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的投资项目中断或损失。此外,在特朗普新的执政周期,中美地缘政治风险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新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在投资前全面评估东道国政治局势和政策环境,动态监测潜在风险。企业可以选择灵活的投资结构,如分阶段投资或与当地企业合作,并考虑利用政策保险机构的海外投资保险来分散风险。同时,分散投资布局,在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避免过度集中。此外,中国政府与多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可在政治风险发生时为企业提供法律保护和经济补偿。
2. 法律风险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法规政策和司法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企业若不熟悉东道国法律,可能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导致合规成本上升,甚至因违规面临罚款、诉讼,进而造成项目延期、预算超支等问题。此外,东道国法律和政策可能因政治或经济局势而临时调整,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在一些法律体系薄弱或执行力不足的国家,如部分非洲和拉美国家,土地使用权、合同执行等法律问题难以迅速通过司法渠道解决,企业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
为应对绿地投资中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详尽的法律尽职调查,了解东道国法律政策变化及与中国法律的差异,确保投资和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二是与当地政府和法律服务机构密切合作,借助专业团队,关注法律变化,确保合规性和政策解读准确;三是考虑通过合资或合作方式,借助本地合作伙伴对法律环境的熟悉程度和资源优势,提高项目本地化程度,赢得政府支持。
3. 建设和运营风险
绿地投资项目往往涉及在东道国建设新生产设施,高度依赖当地配套资源、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若东道国资源获取困难或运营效率低下,将影响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长期竞争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如电力供应不足、交通网络不发达、港口效率低下、网络通信覆盖有限等。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电网可靠性较低,停电频繁,迫使企业投资高成本备用电源。供应链风险则体现在关键物资短缺和不稳定性上,一些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本地市场无法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零部件或原材料,企业需依赖长距离进口,提高了运输成本和供应延误风险。
为应对这些风险,中国企业需在项目规划阶段全面评估当地基础设施、供应链和市场状况,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可通过与当地政府和其他合作伙伴(包括中方投资人)共同投资基础设施或配套项目,提升长期运营环境,同时获得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可。针对供应链风险,中国企业可组团出海,在东道国建立工业园区,上下游企业联动,形成供应链整体转移。
4. 文化差异风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企业若不能适应和融入当地文化,可能在运营管理等方面遇到困难。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员工对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的要求与中国企业差异较大;在南亚、东南亚和拉美等文化多样性显著的地区,存在跨文化交流障碍、管理效率下降、员工满意度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文化冲突还可能导致高离职率,增加人力成本,甚至引发罢工或当地不利舆论或抵制。
为解决这些难题,企业应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加强对员工的跨文化培训,提高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可以招聘熟悉当地文化、法律和市场的管理人员,建立多元文化团队,鼓励中国企业的员工与东道国子公司团队之间的双向文化交流,以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5. 汇率波动与金融风险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通常需要使用外币进行交易和结算,大额支出则可能需要融资,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对项目财务影响重大。汇率波动可能影响投资成本、项目收益和资金回报率,如东道国货币贬值会减少收益,货币升值会增加初期投入成本。金融风险包括利率变化、资金流动限制和银行体系稳定性,这些因素可能对融资安排、资金回收和企业运营造成重大影响。
为应对汇率波动,企业可以使用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外汇对冲工具,有效管理汇率风险。面对金融风险,企业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以降低融资成本,并密切监控东道国的金融政策,确保投资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
小结
海外绿地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海外绿地投资项目有着多重机遇,包括开拓国际市场、绕过贸易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国际化品牌、顺应国家战略以及增强企业韧性等。然而,中国出海企业也要面对诸多地缘政治、法律、建设运营和市场环境的挑战。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谨慎和专业地执行每一个步骤,中国企业能够在把握机会的同时驾驭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合规经营和持续增长。本系列文章将为追求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实践指导,助力海外发展。
扫码订阅“金杜律师事务所”,了解更多业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