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创新新动力——简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2022年上海加快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步伐。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下称“《浦东创新规定》”),该规定将于2023年2月1日实施。在此之前,2022年2月15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下称“《上海管理办法》”),规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授权规定,制定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2022年10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管理试点规定(草案)》(下称“《上海高精地图规定草案》”)。2022年11月,上海市接着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下称“《上海示范运营细则》”)。新规的密集出台,彰显上海力争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赛道上保持竞争力。

《浦东创新规定》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的落地提供了制度依据。该规定所指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下称“无人驾驶汽车”),是指车内不配备驾驶人和测试安全员的智能网联汽车。《浦东创新规定》明确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从低风险场景到高风险场景、从简单类型到复杂类型的方式,使得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和商业化运营稳步有序推进。以下是对《浦东创新规定》重点内容的简要评述:

一、安全性自我声明

《浦东创新规定》要求开展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的企业首先申请安全性自我声明,企业经安全性自我声明确认后,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和车辆识别标牌,从而开展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另外,企业可以凭示范运营安全性自我声明、有效期内的临时行驶车号牌、运营方案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申请办理相关车辆营运证件,从事示范运营活动。《浦东创新规定》对于各阶段安全性自我声明的要求如下:

此外,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方面,有关主管部门对安全性自我声明进行确认时,可以将企业在浦东新区以外地区的测试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简化相关测试流程和测试项目。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达到规定里程或者时间,且未发生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因车辆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人工接管率符合规定值的,企业可以提出批量申请确认同一阶段同一型号车辆,并提交一致性技术参数、性能和安全检测报告。

二、示范运营和商业化运营

示范运营,是指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包括城市快速路)以及特定区域范围内用于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各类道路的指定路段,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展载人、载货或者特种作业的商业试运营活动[1]。商业化运营,是指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资质,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2]。示范运营与商业化运营关系紧密,前者是后者能否开展的前提与关键。

对于示范运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之前已发布了《上海示范运营细则》,适用在上海市准许范围内的各等级公路(含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含城市快速路)以及特定区域道路上,开展智能出租、智能公交、智能重卡等载人、载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除外)的示范运营活动,并且同步支持开展智能清扫、智能配送、智能零售、智慧车列、智能小巴等创新应用。因此,对于在浦东新区开展无人驾驶示范运营的相关车辆,需要同时满足《浦东创新规定》和《上海示范运营细则》的要求。

对于商业化运营,相关无人驾驶汽车应当:(1)获得产品准入或者具备同等条件的产品认定;(2)与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依法取得车辆营运证件;(3)经公安部门注册登记,取得车辆号牌、行驶证等登记凭证。从事商业化运营的企业,应当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资质。

示范运营与商业化运营均可以收费,其中示范运营的收费标准应当在运营方案中载明,面向不特定对象收费时,收费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商业化运营的收费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1. 高精地图数据

《浦东创新规定》支持开展创新应用的企业在浦东新区特定区域开展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同时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上海高精地图规定草案》,拟为上海开展高精地图试点和创新提供指引,也对高精地图数据的保护提出严格的要求。

《上海高精地图规定草案》规定,在车上安装、使用集成了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模块、惯性测量单元、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在测试与应用过程中对车辆及周边道路设施的空间坐标、影像、点云及其属性等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行为属于测绘活动,相关车企、服务商及智能驾驶软件提供商属于内资企业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或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开展相应的测绘活动;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开展相应的测绘活动。前述规定与自然资源部2022年8月25日公布并实施的《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的相关定义和要求相一致。

在数据存储和传输方面,《上海高精地图规定草案》明确存储高精度地图相关数据的服务器应当设在中国境内。未依法履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和对外提供审批程序的高精度地图数据,不得向境外传输。

2.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浦东创新规定》要求开展无人驾驶汽车创新应用的企业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相关企业应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开展创新应用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先进行安全评估。个人信息数据的出境安全管理,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与此相关联,将于2023年5月1日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安全 汽车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 41871-2022)对汽车数据处理的通用安全要求做出了细化,也将进一步帮助企业落实数据合规义务。

3. 数据监管

《浦东创新规定》要求开展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的企业应当安装监控装置,将相关数据接入指定的数据平台,实时上传到市级数据平台,并定期向有关部门提交创新应用情况报告。

四、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

交通违法与事故的责任分配和处理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浦东创新规定》对此做了如下规定:

对比2022年8月1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于道路安全违法情形,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人将被处罚;L5级自动驾驶汽车的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将被处罚。对于发生交通事故且自动驾驶汽车应承担责任的情形,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L5级自动驾驶汽车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交通事故,《浦东创新规定》没有规定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的责任,只规定由无人驾驶汽车所属的企业先行赔偿,并可向负有责任的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者、汽车制造者、设备提供者等进行追偿。

工信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试点的责任分配亦作了相关规定,但如何与各地的法规规定衔接,仍有待厘清,请参见文章《厚积而薄发——中国智能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结语

2022年,中国有多地出台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的地方性规定或政策。除前述提及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2022年11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全国首个针对不配备驾驶位和方向盘的短途载客类智能网联新产品的规范性文件——《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无人接驳车管理细则(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在国内率先以编码形式给予无人接驳车相应路权,针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新产品完成了又一关键性管理突破[3]。

《浦东创新规定》覆盖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商业化运营各阶段,为无人驾驶汽车区域性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制度创新。随着国家和地方性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智能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将获得有力的制度支持和创新动力。

 扫码下载文章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第25条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第31条

https://mp.weixin.qq.com/s/ZhXfZfEh9op7V9DBR4ZDDQ

参考资料

  • [1]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第25条

  • [2]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第31条

  • [3]

    https://mp.weixin.qq.com/s/ZhXfZfEh9op7V9DBR4ZDDQ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2022年8月修订后的《反垄断法》在纵向垄断协议下新增“安全港”制度,即“经营者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低于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标准,并符合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不予禁止。”随后,当年公布的《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将该市场份额标准定为15%,但上述份额标准未能在正式出台的规定中予以保留。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2025年6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禁止垄断协议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再次对纵向垄断协议下“安全港”制度的具体适用标准和条件予以细化规定。合规业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2025/06/07

前沿观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共8个部分、19条具体举措,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重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2025/06/06

前沿观察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地缘竞争与商业竞争环境中,无论是身处技术快速迭代浪潮中的科技型企业,还是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并持续投入全球研发中心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或将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而为其选址,则需放眼全球,聚焦创新生态优越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4年7月5日刊登《2024年税务(修订)(知识产权收入的税务宽减)条例》(以下简称“专利盒”),对通过研发活动而创造的具资格知识产权,为其源自香港所得的利润收取5% 的特惠税率。专利盒创造的税率落差(一般税率为16.5%)将有助于形成研发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洼地”效应。 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国际联系、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临近内地创新高地的地理优势,加上专利盒制度的推出,为内地研发型企业的技术出海布局提供了一个紧密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优势选项,或将推动香港呈现出国际科技创新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集群效应。本文旨在解析选择香港构建全球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优势、提出基本构想、并就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风险做出提示,供读者参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