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劳动法进入“后481号文时代”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作者:梁燕玲(合伙人) 李洪川(律师)

2017年11月24日,人社部公布第五批宣布时效和废止文件的目录,《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文,下称"481号文")赫然在列,被制定机关宣布废止。

这标志着已经施行近23年的481号文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的经济补偿制度也将进入"后481号文时代"。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言,481号文的废止会带来哪些影响?

"经济补偿分段计算"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

481号文被宣布废止,是否意味着经济补偿的分段计算方式被推倒重建?

并不是。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确立了分段计算的规则,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该规则,劳动者有2007年12月31日之前工作年限的,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为界分段计算。劳动者在2007年12月3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应当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换句话说,相关规定只要在"当时"是生效的,就应当适用,而不因现在是否废止而受影响。

因此,在"后481号文时代",我们认为经济补偿的分段计算规则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各地已经确立的分段计算的具体规则继续执行,除非另出台有相关规定。

481号文关于经济补偿的特别规则不再适用

与《劳动合同法》相比较,481号文对于经济补偿的计算有以下特别规则:

  • 12年封顶:协商一致解除、不胜任解除,支付经济补偿不超过12个月;
  • 正常生产期间工资: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 企业平均工资保底:患病/非因工负伤解除、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经济性裁员,工资计算标准不得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

481号文废止之前,尽管仲裁委和法院已经普遍认为481号文因与《劳动合同法》冲突而"部分失效",但在个别案件上仍然时有争议。除此以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481号文的存在,对有"12年封顶"、"企平工资保底"持有固有观念,在计算2008年1月1日之后的工作年限时引发无谓的纠纷。

这些争议将随着481号文的废止而消弭。计算2008年1月1日之后的经济补偿,应当以《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准,除非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另有特别规定。

25%/50%的加付经济补偿金已无法律依据

481号文确立了"25%/50%"的加付经济补偿金制度,包括: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的或者拒不支付加班费的,或者发放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除补发差额以外,还应当支付相当于补足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除补发以外,还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从以下三个方面改革了该制度:

  • 名称:两类加付经济补偿金合并,统一称为"赔偿金";
  • 标准:"25%/50%"的加付比例统一调整为50%至100%;
  • 程序:增加了"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但逾期未支付"的前置程序。

实际上,在《劳动合同法》施行的近十年间,各地仲裁委和法院已经基本统一了法律适用口径。如果劳动者依照481号文主张25%或者50%的加付经济补偿金,应向劳动者释明其应当"先经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否则驳回其请求。

481号文的废止,标志着25%/50%的加付经济补偿金制度已经没有法律依据,也正式确认了仲裁委和法院近年来的审理实践。

医疗补助费制度去留存疑

481号文规定了在劳动合同解除时,符合条件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职工应当享有医疗补助费。其中,医疗补助费不得低于6个月的工资,患重病的不低于9个月工资,患绝症的不低于12个月工资。

既然481号文已经废止,《劳动合同法》又没有关于医疗补助费的规定,是否意味着医疗补助费制度已经被废除了呢?

并不尽然。

481号文并不是确立医疗补助费制度的唯一依据。现行有效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管理等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函〔1996〕40号)、《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等文件中,均有医疗期职工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时应当支付医疗补助费的相关规定。因此,医疗补助费制度的去留,仍然有待人社部或者在裁审实践中进一步明确。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2022年8月修订后的《反垄断法》在纵向垄断协议下新增“安全港”制度,即“经营者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低于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标准,并符合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不予禁止。”随后,当年公布的《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将该市场份额标准定为15%,但上述份额标准未能在正式出台的规定中予以保留。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2025年6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禁止垄断协议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再次对纵向垄断协议下“安全港”制度的具体适用标准和条件予以细化规定。合规业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2025/06/07

前沿观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共8个部分、19条具体举措,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重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2025/06/06

前沿观察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地缘竞争与商业竞争环境中,无论是身处技术快速迭代浪潮中的科技型企业,还是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并持续投入全球研发中心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或将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而为其选址,则需放眼全球,聚焦创新生态优越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4年7月5日刊登《2024年税务(修订)(知识产权收入的税务宽减)条例》(以下简称“专利盒”),对通过研发活动而创造的具资格知识产权,为其源自香港所得的利润收取5% 的特惠税率。专利盒创造的税率落差(一般税率为16.5%)将有助于形成研发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洼地”效应。 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国际联系、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临近内地创新高地的地理优势,加上专利盒制度的推出,为内地研发型企业的技术出海布局提供了一个紧密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优势选项,或将推动香港呈现出国际科技创新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集群效应。本文旨在解析选择香港构建全球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优势、提出基本构想、并就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风险做出提示,供读者参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