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贸易波动背景下:在商业合同中引入“特朗普不可抗力条款”(Trump Majeure Clause)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标签:争议解决与诉讼-商业纠纷公司与并购-跨境投资和并购

引言

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动荡的背景下,政策变动和贸易制裁频繁发生,商品买卖双方面临更高的法律与财务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突如其来的贸易法上的变化,尤其是在关税调整和制裁措施方面,可能对合同的履行能力与合同定价上造成实质性影响。为减缓此类风险,商业合同双方可考虑引入一项专门条款,即“特朗普不可抗力条款”(Trump Majeure Clause,以下简称“TMC”)。

TMC是传统不可抗力条款与法律变更条款的结合体,专为应对因新设关税或贸易制裁而产生的履约障碍而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在因政府行动影响了合同签订时的最初目的时,赋予合同灵活调整空间。

一、设立该条款的必要性

传统的不可抗力条款主要适用于自然灾害、战争、疫情等超出合同一方控制范围的不可预见事件,以此免除当事人不能履约的责任。而法律变更条款则允许在履行合同因法律或监管变化使得合同履行不可行或不合法时,对合同进行修改或终止合同。

然而,这两类条款往往无法具体涵盖与贸易政策相关的特殊情形,例如最近针对某类商品加征关税,或因贸易争端而采取的反制措施,从而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TMC的引入则是为了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一套结构化的合同应对机制。

二、“特朗普不可抗力条款”的核心内容

1. 触发条件——贸易政策变化

TMC的触发前提是出现实质性影响合同履行成本、合法性或可行性的贸易政策变动,包括新设关税、贸易制裁或其他政府施加的限制。该条款应缩小范围,着重聚焦于外部经济和监管事件,以增加可执行性。

2. 重新谈判窗口——90天

该条款被触发后,条款允许合同双方在90天内重新谈判合同条款,尤其是在价格调整方面进行协商和调整,以反映新的经济现实。此机制有助于维持商业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在善意基础上寻求合同的协商调整,而非直接终止或违约合同。同时,该协商期亦可视为履行合同义务的暂缓期,以等待潜在经济制裁风险的进一步明朗化。

3. 条款补救措施——暂缓履行、终止合同、签署补充协议

根据合同标的性质,双方可就不同交易情形设定相应的补救机制。可暂缓履行合同90至 120天,以便观察相关贸易限制措施是否会被撤销或调整。双方亦可约定正式的协商机制,以推动合同修订,例如通过高层会议或引入中立第三方调解员,以达成更为公平合理的新合同条款。

若在重新谈判期限内未达成补充协议,任一方可选择终止合同。根据合同具体内容,合同终止可能伴随违约金支付、就终止日前已履行部分的款项结算,或无责任终止等约定和安排。此类机制旨在避免争议升级演化为诉讼,并维护双方的商业合作关系。

4. 合同目的落空原则

TMC的法律基础为“合同目的落空” (Frustration of Purpose)原则。该原则指在发生不可预见事件,且该事件导致合同订立的根本目的无法实现时,合同一方可据此解除其履行义务。该原则源于英美普通法体系,在部分法域中未必得到认可。通过在合同中明确引入该法律概念,可使其在未明文确立该原则的法域内,亦具备适用性

三、条款起草的实务考量

TMC条款应对“法律变更”的定义作出明确界定,包括涉及的政府机构、适用法域以及相关措施种类(例如超过特定门槛的关税变动,或导致价格涨跌幅度超过30%的政府行为)。条款还应设定一套清晰、详尽的操作程序,供双方在触发事件发生后依循执行。

建议在条款中加入“善意协商义务”,进一步强化双方在触发事件发生后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责任。TMC的程序性安排越明确具体,越能促使双方本着诚信原则参与协商。

如合同双方最终达成补充协议或安排,相关修改内容应完整记录在案,且明确保留原合同中仍继续适用的条款。我们建议双方在协议中明确说明该补充安排是否仅针对特定的关税或其他政府限制措施生效。

在起草过程中,应确保TMC不与合同中已有的不可抗力条款、法律变更条款、价格调整条款或争议解决条款产生冲突。必要时,可将TMC与争议解决机制进行联动,以便协商失败时启动争议解决方案。此外,起草人还应审慎评估在合同适用法律下TMC条款(或任何补充性贸易安排)的可执行性,并从操作层面全面考量其如何与合同项下的具体交易相衔接与协同。

结语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特朗普不可抗力条款”(TMC)为商业交易方提供了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合同法律工具。该条款兼具法律上的灵活性与合同履约的规范性,使交易双方在遭遇突发贸易干扰时,能够选择调整合同条款,或有序退出合同关系。

通过在合同中引入TMC,双方可更合理地分配风险,维护商业合作关系,并有效降低因不可控的地缘政治事件而引发纠纷或诉讼的可能性。

扫码订阅“金杜律师事务所”,了解更多业务资讯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2022年8月修订后的《反垄断法》在纵向垄断协议下新增“安全港”制度,即“经营者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低于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标准,并符合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不予禁止。”随后,当年公布的《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将该市场份额标准定为15%,但上述份额标准未能在正式出台的规定中予以保留。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2025年6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禁止垄断协议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再次对纵向垄断协议下“安全港”制度的具体适用标准和条件予以细化规定。合规业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2025/06/07

前沿观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共8个部分、19条具体举措,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重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2025/06/06

前沿观察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地缘竞争与商业竞争环境中,无论是身处技术快速迭代浪潮中的科技型企业,还是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并持续投入全球研发中心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或将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而为其选址,则需放眼全球,聚焦创新生态优越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4年7月5日刊登《2024年税务(修订)(知识产权收入的税务宽减)条例》(以下简称“专利盒”),对通过研发活动而创造的具资格知识产权,为其源自香港所得的利润收取5% 的特惠税率。专利盒创造的税率落差(一般税率为16.5%)将有助于形成研发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洼地”效应。 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国际联系、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临近内地创新高地的地理优势,加上专利盒制度的推出,为内地研发型企业的技术出海布局提供了一个紧密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优势选项,或将推动香港呈现出国际科技创新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集群效应。本文旨在解析选择香港构建全球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优势、提出基本构想、并就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风险做出提示,供读者参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