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美国出口管制新规解读:本次临时规则对芯片设计与芯片行业的影响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2022年8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s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下称“BIS”)正式在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通过临时规则(Interim final rule)的形式对《出口管理条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下称“EAR”)进行修订,将4类新兴和基础性技术物项列入《商业管控目录》(Commercial Control List,下称“CCL”),分别为氧化镓、金刚石、特定ECAD软件和用于开发和生产燃气轮机部件或系统的压力增益燃烧(PGC)技术。

【本次临时规则新增四项管制物项】

BIS新增的四项管制物项如下:

 

【本次新增物项的决议基础和管制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物项新增均是基于2021年12月瓦森纳安排全体会议决议而做出的,调整后的相关物项的管制理由均为国家安全(NS)和反恐(AT)。

【本次临时规则生效时间】

同时,在本次临时规则中,除了针对ECAD软件的管制设置了额外的宽限期之外,其他诸项技术的管制措施均在2022年8月15日当日生效。对于ECAD软件的管制措施在8月15日后60日生效,并允许公众在8月15日后30天内就相关规则提交评论意见。

这是自2022年5月23日BIS将4种生物毒素列入CCL,并将原新兴技术和基础性技术合称为“1758节技术”后首次增加CCL内的管控物项,而其中关于ECAD软件的出口管制限制也印证了我们在前文《美国千页<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产业界和投资人均需未雨绸缪》中关于美国后续将加强EDA工具出口管制的信息。就本次美国相关出口管制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后续会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半导体行业造成哪些影响,相关企业应提前关注哪些风险,我们将分别撰文供大家探讨。由于本次临时规则中对新兴技术管控所添列的管制理由均涉及国家安全,因此,根据EAR的相关规定,相关物项及其生产产品的后续出口将存在一系列限制。关于本次临时规则产生的影响,不仅限于条款内容本身而已,其延及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需要相关行业深入研究,我们也将分次撰文讨论,欢迎所有读者批评指正,共同交流。

一、本次临时规则对芯片设计与芯片行业的影响

如前所述,本次临时规则中对新兴技术管控所添列的管制理由均为NS,因此,根据EAR的相关规定,相关物项及其生产产品的后续出口将存在一系列限制,关于本次临时规则产生的影响,不仅限于条款内容本身而已。

根据EAR的规定,受NS原因管控的技术,其下游直接产品也可能受EAR管辖,即所谓的“国家安全原因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该外国产品规则的适用情况如下:

1)源于美国的技术或软件,其ECCN编码管控理由为NS;

2)下游产品属于相关技术或软件直接产品,或由属于相关技术和软件直接产品的设施(包括设施主要部分属于美国技术或软件的直接产品,下同)制造的物项;

3)相关下游产品根据其技术属性判断,管控理由为NS;

4)相关物项将被出口到的国家组别为D:1(包括中国), E:1,或 E:2。

根据BIS针对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解释说明[1],如相关美国技术或软件对于物项的设计和开发是基础性的,换而言之,相关美国技术或软件对于物项的设计和开发是必不可少之时,则该物项应当视为美国技术或软件的直接产品。最直接的例子便是利用芯片设计工具软件所设计的芯片,即属于芯片设计工具的直接产品。

由于本次美国将GAAFET芯片所用ECAD软件列入NS理由管控物项,因此,后续利用相关ECAD软件所设计出的芯片,只要其技术参数符合CCL内NS管控理由的技术描述(如ECCN编码为3A001的芯片),则该等芯片即使在美国境外设计、流片,后续也将受EAR管辖。因此,虽然表面上本次EAR仅仅是对4类物项进行管控调整,但其实际影响远大于目前的4类物项,特别是对于使用ECAD软件的相关FABLESS厂商而言,对于其相关生产芯片的管制要求可能也将产生巨大变化。

另外,本次临时规则的影响还将涉及对于物项本身出口管制政策的收紧。

根据EAR的规定,NS管控理由的物项原则上来说,其出口许可证政策为推定批准,但是该许可证政策并不适用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D:1组国家出口,以及相关物项可能会向D:1组国家扩散的情形。同时,根据EAR相关规定,NS1栏管控物项在出口除加拿大以外的国别时均需取得许可证或适用特定许可例外,NS2栏管控物项原则上在出口除瓦森纳安排成员国(国别组中的A:1组国别)以外国别时取得许可证或适用特定许可例外。相关内容,我们将在后续撰文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留言交流。

二、相关企业的关注要点

鉴于美国本次出口管制新规调整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建议相关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有使用的相关物项,特别是ECAD软件的来源进行核实确认,评估其是否落入本次新规的管制范畴内;

2)如相关物项落入本次新规的管制范畴,对于其应用场景进行评估,了解其是否可能会导致下游产品(如芯片)的出口管制政策可能也发生变化;

3)结合公司现有业务情况,特别是上游供应商情况和下游客户情况,评估未来是否存在较大风险因公司现有业务导致相关物项无法取得,并做好相应的预案;

4)根据公司现有生产和业务布局,针对潜在风险,做好研发和供应链布局调整方案。

本次对相关新兴技术的出口管制政策收紧并不是美国第一次采取类似措施,也必然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目前日趋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美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半导体领域的出口管制限制将越来越严格,未雨绸缪对于广大中国企业而言,是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licensing/reexports-and-offshore-transactions/direct-public-guidelines

参考资料

  • [1]

    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licensing/reexports-and-offshore-transactions/direct-public-guidelines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自2023年7月12日《欧盟第2022/2560关于扭曲内部市场的外国补贴条例》(“《外国补贴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外国补贴审查制度成为近年来欧盟在竞争政策领域的重要政策工具。2024年,全球格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持续演变,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张力愈发显著,《外国补贴条例》的发展与实施始终是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关注焦点,其发展不仅标志着欧盟在监管框架上的重大变革,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全球贸易规则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广泛讨论。在这一年中,欧盟委员会(“欧委会”)通过发布工作文件、更新常见问题答复的方式,逐步完善各项详细认定规则,同时运用《外国补贴条例》项下提供的政策工具强化执法,对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投资与经营活动保持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投资与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将对2024年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的规则发展与执法情况进行回顾,并根据我们在欧盟《外国补贴条例》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展望与建议。

2025/03/19

前沿观察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社会议题、提升市场透明度并管理长期风险,欧盟一直将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监管视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4年起,欧盟就开始通过立法加强ESG监管。2014年10月22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非财务报告指令》(NFRD),要求大型公共利益实体在年报中披露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非财务报告。 此后,欧盟分别于2022年12月14日和2024年6月13日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Directive (EU) 2022/2464,“CSRD”)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Directive (EU) 2024/1760,“CS3D”),进一步扩大可持续发展报告义务的适用范围,并新增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要求。 前述法规虽然推动了欧盟的绿色转型目标,但给企业施加了较重的合规负担,引发了经济发展和气候目标之间的冲突。为简化企业在欧盟ESG法规下的ESG合规义务,2025年2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综合指令(Omnibus I)。 在该项综合指令中,欧委会提出了针对CSRD和CS3D等ESG法规的重大修订意见。该指令还将交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审议,何时出台仍有不确定性。借此契机,我们对现行CSRD和CS3D下的企业合规要点进行了梳理,并简要总结对本次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供中国出海企业参考。一带一路国际法律业务

2025/03/19

前沿观察
加纳是西部非洲地区的重要国家,长期位列非洲经济体排名前10位,其中采矿业是加纳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尽管加纳的国内经济近年来面临着供应链限制和财政短缺等经济压力,但采矿业仍然有所增长,据统计,2023年加纳采矿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9%,黄金产量达到420万盎司,较2022年增长了8.3% 。 近年来,加纳也是中企在矿业投资上特别关注的投资地之一。在促进外商投资方面,加纳政府把吸引矿业等关键支柱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优先事项,支持其工业化计划以振兴加纳经济发展。 2025年1月7日,约翰·马哈马(John Mahama)宣誓就职加纳总统。他在正式上任前已提出要建立强有力的新政,以促进加纳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马哈马已上任两个月,其构想的新政正在逐步落地。 本文将介绍“马哈马新政”中涉及矿业领域改革的重点和加纳矿业投资监管制度,并介绍加纳矿业领域投资的注意事项。公司与并购-跨境投资和并购-能源与自然资源,工程、能源和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