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香港全面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撤辣」后令在港置业之形式更具弹性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引言

由于香港楼市于过去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时非常炽热,为稳定本港住宅楼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政府」)自2010年起推出多轮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俗称「辣招」)。直至近期香港房地产成交量及价格稍为回落,行政长官于 “2023年施政报告” (「2023年施政报告」)[1] 中才推出一些对辣招宽减的政策。于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进一步于“二零二四至二五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2024年财政预算案」)[2] 中宣布实时全面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俗称「撤辣」)。

于2024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宣布全面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前:

(a) 香港永久性居民首次购买住宅物业仅需缴付介乎港币100元至物业价格4.25%的一般从价印花税(“一般从价印花税”)[3]。相对而言,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如中国内地或海外买家或香港或非香港注册的公司)在香港购买住宅物业时则须支付额外税款,该等额外税款分别包括15%的买家印花税及15%的住宅印花税 [4]。

(b) 尽管行政长官已于2023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放宽部分辣招,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除非符合相关豁免)在香港购买住宅物业仍须支付高达7.5%买家印花税及7.5%的住宅印花税。

置业形式的选择

因应特区政府于2024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全面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自2024年2月28日起,无论是香港、中国内地还是海外买家,不论是首次置业人士或是投资者,不论是以个人或是公司名义购买物业,置业人士或投资者于购买香港住宅物业时均划一只需缴付一般从价印花税,大大减省置业成本。在以上政策的变更下,因不再需缴付15%(或其后于2023年降至7.5%)买家印花税及/或15%(或其后于2023年降至7.5%)住宅印花税, 使用公司名义购买香港住宅物业所需缴付的印花税与以个人名义购买时所需缴付的印花税均为相同,置业人士或投资者因此于购买香港住宅物业时, 可视乎自身情况从多方面考虑以何种形式置业为佳(如是以个人名义或是以公司名义购买)。而当中的一些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但不限于):

  • 身分隐私:由于物业登记人是一项可透过进行公开查册而获得的信息,任何人士于土地注册处透过对有关物业进行公开查册便可得悉该物业之业主身份信息。换言之,如置业人士或投资者以个人名义持有物业,公众均可得悉相关个人资讯。然而,如置业人士或投资者透过一家离岸公司(如英属维京群岛公司)直接持有物业或以该离岸公司透过其香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物业,土地注册处的查册记录将仅显示相关离岸公司或香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为物业持有人,一般而言,这可避免公众透过在香港公开查册方式而获得其个人信息。
  • 置业人士或投资者短期内会否有某些个人资产分配安排:据现时最新规定,买卖或转让香港物业业权所涉及的一般从价印花税收费是介乎港币100元至物业价格的4.25% [5]。而转让香港公司股份所涉及的印花税收费为较高买卖作价或转让股份价值(一般即所持有物业的净值)的0.2% [6]。因此,若拟转让之物业价值相对高昂,而若物业是透过公司名义购入并持有, 那么透过转让公司股份间接转让物业业权所涉及之印花税, 会比起透过直接转让物业业权之方式为低及划算。

换言之,若置业人士或投资者于置业时心目中已有某些资产分配安排, 而当中可能涉及日后将新购置的物业于特定时间向某一位 (或某一些)人士转让的话,  如购入物业时已打算让未成年子女将来成年时便将该物业转到子女名下,有关置业人士或投资者便可考虑先以公司名义购入物业,并于日后通过转让公司股份方式来间接转让物业业权, 以节省印花税 [7]。

  • 较灵活的方式出售物业:若以公司名义购买物业,在未来出售物业时可弹性选择以转让公司股份的方式间接转让物业业权, 或透过公司作为卖方身份直接转让物业业权。按如上所述,这取决于物业价值,如以转让公司股份方式间接转让物业业权, 应比直接转让物业业权所涉及之印花税为低及划算。因此,将来出售物业时可以利用透过转让公司股份能为准买家省却印花税的优势来吸引潜在买家。另外,如特区政府在未来重推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如重推买家印花税及/或住宅印花税等),对中国内地及海外投资者或非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作为潜在买家而言,以转让公司股份方式间接转让业权物业将有可能节省需缴付的额外印花税项。

但亦需注意,以转让公司股份方式间接转让物业业权可能会较直接转让物业的过程费时,交易文件亦可能较复杂。尽管以公司名义购买物业在未来转售物业时可能节省印花税,但由于潜在买家需承担该买下来的公司的一切潜在风险、负债及责任,因此在购入公司股份前一般会先对公司进行法律、财务及税务方面的尽职调查。因此,相比起直接转让物业业权,以转让公司股份方式间接转让物业业权的交易可能相对复杂。另,如果有关物业是由一家香港成立的公司所持有而转让所涉及的股份是该香港公司之股份,有关潜在买家向银行或其他机构/实体提取(含抵押或类似要求)之融资贷款时将面对一些香港公司条例(香港法律第622章)中规定的限制(除非完成符合相关程序要求)。综上,最终潜在买家也要平衡一下采用公司股份转让方式间接转让物业业权的利与弊。

  • 设立及维持公司的相关成本:尽管透过公司名义购买及持有物业有一定优点,置业人士或投资者须注意设立公司及维持一家公司均存有一定的成本及支出。以香港公司为例,常规支出包括商业登记费、周年申报表费用、处理会计及审计工作所涉及的费用等。因此,置业人士或投资者在购入物业时,可根据物业的现时价值、未来可能升值幅度及自身需要、或其他各相关因素去评估一下是否值得花费相关费用以设立公司并透过公司名义购入及持有物业。
  • 物业价值:现时,转让价值港币3,000,000元或以下的物业仅须支付港币100元的一般从价印花税。换言之,若置业人士或投资者拟购入该价值或以下之物业,除非有特殊理由,从印花税支付金额的角度而言,以个人名义购买及持有物业应更为划算。

总结

整体而言,当置业人士或投资者购入物业价值越高,更应事前仔细及谨慎考虑应以什么形式购入并持有物业,当中应特别考虑以个人或公司持有物业的各种利弊因素。

 

*本文对任何提及“香港”或“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表述应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23年10月25日发表的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3/public/pdf/policy/policy-full_tc.pdf。就有关建议,请参见第99及100段。

财政司司长 - 《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 https://www.budget.gov.hk/2024/sim/pdf/c_budget_speech_2024-25.pdf

参见《印花税条例》(香港法例第117章)第29AI条、第29BA条及附表1。

自2016年11月5日至2023年施政报告前,买家印花税及住宅从价印花税的费率均为15%。

参见《印花税条例》(香港法例第117章)附表1第2类(1)。

参见《印花税条例》(香港法例第117章)第29AI条、第29BA条及附表1。

最终能否节省印花税则视乎物业价值。

参考资料

  • [1]

    2023年10月25日发表的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3/public/pdf/policy/policy-full_tc.pdf。就有关建议,请参见第99及100段。

  • [2]

    财政司司长 - 《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 https://www.budget.gov.hk/2024/sim/pdf/c_budget_speech_2024-25.pdf

  • [3]

    参见《印花税条例》(香港法例第117章)第29AI条、第29BA条及附表1。

  • [4]

    自2016年11月5日至2023年施政报告前,买家印花税及住宅从价印花税的费率均为15%。

  • [5]

    参见《印花税条例》(香港法例第117章)附表1第2类(1)。

  • [6]

    参见《印花税条例》(香港法例第117章)第29AI条、第29BA条及附表1。

  • [7]

    最终能否节省印花税则视乎物业价值。

  • 展开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随着今年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有关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表态传递到市场,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出台,以及证监会、沪深证券交易所拟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称“《重组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并征求意见等配套政策和措施的迭出,上市公司及其中小股东、关键少数,未上市企业及其股东、尤其是基金股东等各个市场主体,对参与A股市场并购重组交易 的心态、意愿、期待正在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 并购重组交易是高度专业、复杂的商业活动,且需接受股票市场、证券监管、信息披露等众多确定或不确定的外部条件的强约束。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金融政策“组合拳”的推出,促使国内股市在成交价格、成交量上呈现重大转折和突破性表现;结合政府部门后续如在财政、产业、就业等其他政策方面协同发力,一系列相对持续、稳定的政策利好、市场向好,或促使一些市场主体“跑步”进场,发起或参与具体的并购重组活动。本文从交易一线专业服务者的观察视角,浅谈对近期一系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政策、新举措的领会和理解,尝试讨论市场主体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关切。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企业纾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

2024/10/09

前沿观察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90号国务院令,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金杜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团队对《条例》第一时间进行了全面解读(详见:《“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新形势下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解读》)。《条例》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更多深入解读,我们将集中专题进行深度挖掘。同时,也欢迎感兴趣的企业与我们联系,提出关心的问题,我们会形成专门的解读文章,与各界一起探讨《条例》合规问题。本期主要就很多企业关心的“守门人”制度进行解读。 《条例》在附则中对“大型网络平台”作出了界定,这意味着中国版“守门人”规则首次进入实操层面,自明年1月1日起,也就是《条例》正式实施后,将实现合规落地。那么,哪些企业需要关心守门人的规则?守门人有哪些规则?具体应该怎么合规?本文将一一分析解读。合规业务-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数字经济,电信、传媒、娱乐与高科技-数据及隐私权保护

2024/10/09

前沿观察
近期,金杜代表某国有企业(“公司”)在其最短制裁期届满后向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提交解禁申请,并最终获得了解禁通知,使得公司顺利解除亚行制裁 。自此,公司重获参与亚行资助项目的资格,数个投标项目蓄势待发。争议解决与诉讼-合规调查及公司治理,金融机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