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为重建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遵守“四个最严”食品安全标准,强化国产奶粉的质量监督,监管部门不断出台针对婴幼儿奶粉的各项监管规定,通过严格行业准入和加快产业调整,全面推动行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近期,经历过第一轮配方注册及常态化生产体系检查的企业们,迎来了新的考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两年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于2023年2月22日起实施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以下合称“新国标”),乳粉生产企业应当按新国标注册的产品配方组织生产。新国标对产品营养元素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加之时至婴幼儿乳粉企业需要根据二次配方注册[1]的要求重新申请注册,以及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2版)》重新申领生产许可(以下简称“生产细则”),奶粉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
本文将结合政策下陆续出台的监管新规和近年代表性案例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业并购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二、政策下对乳粉企业的监管标准不断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近年来,行业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从严落实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条件,使得国内对乳粉企业的监管标准不断升级;同时政府强化政策引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鼓励各地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发展水平。
201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引导婴幼儿配方乳粉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201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共同制定《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政府将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服务管理体系,取消限制企业兼并重组和增加企业负担的不合理规定,营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为乳企兼并重组提供政策支持。
2015年10月:修订《食品安全法》,提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实施注册管理,开启配方乳粉注册时代。
2016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建立配方注册体系,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每个配方系列包括婴儿配方乳粉(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12月龄,2段)、幼儿配方乳粉(12-36月龄,3段),且5年有效期届满后需重新申请注册。
2018年1月:《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过渡期的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生产或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应当依法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并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注注册号。自此,配方乳粉注册制全面实施和执行。
2019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下发《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继续提升、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的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支持国内企业在境外收购和建设奶源基地。
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和注册方面,要求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的审查力度,重点审核与产品配方注册内容的符合性,特别是产品配方注册申请的设备设施、生产工艺是否发生变化,审核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情况。
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新国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修订趋势一致,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分为2个独立的标准;细分后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可选择成分等均作出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规定,为二次配方注册提供了标准和依据。随着新国标的出台及其随之而来的新要求,企业重新提交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成为大概率事件。2023年2月22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乳粉生产企业应当按新国标注册的产品配方组织生产。
2022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生产细则,对原料管控、追溯要求、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人员管理和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了修订。生产细则较历史版本更为细化,也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了自建自控奶源基地的要求,且将食品安全事前风险防控升级到新高度。具体新规对比和解读可参见本系列前篇文章《食之有道丨配方乳粉监管系列(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新规解读》。
三、奶粉行业并购重组活跃,产业整合提速
回顾婴幼儿奶粉乳粉企业经历的每一轮监管洗礼,都伴随着行业并购的热潮。被称为“史上最严新规”的生产细则和新国标出台以来,头部乳企及优质领先乳企均在加速产业并购布局,运作范围涵盖上游奶源控制、下游渠道扩充、细分品类创新等各个方面。
本文梳理了近几年的代表性乳企并购案例,及其交易背景和交易方案,供读者参考如下:
由以上代表性乳企并购案例不难看出,并购确实是乳企成长的必经之路与有效手段。2019年前,较多乳企通过海外布局的操作模式,收购境外优质品牌,整合以澳洲、新西兰为主的优质上游奶源,有效利用境外研发及技术资源,拓宽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提升客户信赖度。近两年,尤其是新国标出台后,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逐步转变为由大型乳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中小及区域乳企等方式带来的产业协同效应,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对奶源以及销售渠道的控制,提升国内优质奶源自给能力。甚至有行业龙头在强竞争格局下,完成互补性收购,巩固提升其市场地位。未来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全国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全国一线品牌,区域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区域强势品牌。
大企业在并购中小及区域乳企时,考虑因素除了该等乳企的自有奶源外,还倾向于对其自身渠道和细分品类的拓展; 而中小型企业从创立起步,逐步扩大产业规模直至成为当地龙头,而后因发展遭遇瓶颈被行业巨头并购,是目前较多中小型区域乳企已经出现或将要面对的困境。该等被列为投资标的的区域乳企,其特征主要是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重点区域或细分领域(例如羊奶粉)内上下游产业链完备。
据尼尔森报告预测,目前国内前十名的奶粉品牌大概占到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五年后,可能该等七成以上的市场将会更加集中到五到六家品牌[2]。和上一轮奶粉注册新政形成的影响类似,二次配方注册及新国标实施后,将有一大批次的中小婴幼儿奶粉品牌从市场上消失,为有更强研发、生产、品控能力的龙头品牌腾出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将有大量的企业选择并购上下游资源或强强联合,以吸收合并或战略同盟的形式进一步强化竞争力;无法满足新规标准的中小企业将因难以适应政策要求、丧失在产品和渠道层面的竞争优势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新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产业整合将进一步提速。
四、结语
随着 “史上最严”的新国标和生产细则发布,以及新一轮的配方奶粉注册开启,再一次提高了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整个奶粉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的刚性需求与核心需求的提升。对于整个奶粉行业来说,产业并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良币驱逐劣币是必然趋势,奶粉企业的并购浪潮将持续进入白热化阶段,而政策端的监管收紧,为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码下载文章
“二次配方注册”,是指在注册有效期为5年的规定下,2017年首批通过配方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需在2022年之前重新递交申请。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97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