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争议解决与诉讼-商业纠纷,汽车、制造业及工业-汽车与出行
引言
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简称“73号文”),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纳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并鼓励大力推进建设工作。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5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已超过635万台,月充电总量超过27亿度。2023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要求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面对这一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本文将聚焦于企业在既有停车场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全过程,以期为行业相关主体提出合规方面的建议。
一、建设运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监管框架
73号文发布后,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务院各部委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1611号)、《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2022〕53号)等若干规范文件。同时,各省市根据73号文的要求,亦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文件来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
根据73号文以及各地发布的文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可分为自用、公用、专用三类,并以是否独立占地作为标准分类,对立项、建设、验收、运营等多方面进行区别管理。除自用充电设施多不涉及项目投资建设的相关审批外,其他充电设施的投资建设几乎均涉及项目立项、建设、验收、运营等环节的审批或备案。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主要业务模式为在既有停车场内加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较少涉及独立站地。本文也将聚焦于此类非独立占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分析。
二、投资前:是否要办理固定资产投资备案?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原则上应当在投资前办理固定资产投资备案。但关于如何备案,尤其是针对非独立占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手续办理,各省市规范、实践中均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各省市对非独立占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立项的要求主要分为三类:(1)无需备案:仅独立占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需要办理项目备案,非独立占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均无需备案;(2)部分需要备案:如个人自用、企业专用的非独立占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无需备案,公用设施需要备案;(3)均需要备案:无论是否独立占地或者用途,均需备案。其中,部分地区(如北京市)就非独立占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否需要备案未在相关规定中明确,需具体咨询当地主管部门,本文列示部分地区的规定如下:
三、设施建设:资质与验收要求
1. 前提:安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否属于建设工程?
判断安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否属于建设工程,是企业在安装设施过程中考虑应当遵守哪些规范的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订)》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19修订)》第二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必须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释义》,“土木工程包括矿山、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码头、飞机场、运动场、营造林、海洋平台等工程;建筑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工程,即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公共活动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包括电力、通信线路、石油、燃气、给水、排水、供热等管道系统和各类机械设备、装置的安装活动;装修工程包括对建筑物内、外进行以美化、舒适化、增加使用功能为目的的工程建设活动”。《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建筑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前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定义“建筑工程”或者“建设工程”时,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内容为“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我们就这一问题通过网站、电话等方式向多地的住建部门进行了咨询,根据各地住建部门的反馈(多数将安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认定为属于建设工程)。基于谨慎考虑,企业在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时,除非设施所在地住建部门能够出具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非建设工程/建筑工程且不适用相关规定的明确意见,建议企业仍然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建设工程范畴进行合规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需避免违法分包、违法转包等不合规情况。
2. 施工单位资质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施工前是否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等证照,取决于是否属于新建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73号文规定:“个人在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区、单位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的,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时,无需为同步建设充电桩群等充电基础设施单独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新建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应符合城市规划,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各省市管理办法基本沿用这一表述。因此,企业在既有停车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需要注意的是,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虽无需办理施工证照,但企业必须将施工工作交由具备相关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接。目前,国家层面并未发布专门针对充电桩施工资质的文件,大部分省市在管理办法中对施工单位的资质提出了要求,但不同地区间略有差异,部分省市要求梳理如下:
各地对于施工资质的规定基本聚焦于住建部门颁发的电力相关的建筑业企业资质以及能源部门颁发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各地规定主要分为三类:(1)仅需要住建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如机电安装资质和电力安装资质;(2)需要建设住建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或者能源部门颁发的承装(修、试)资质;(3)未明确需要的资质或者未明确需要资质。根据目前的实践,除个人自用的小型单桩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施工可以分为高压工程和低压工程两部分,其中高压部分主要为10KV电力接入工程,低压部分主要为土建、设备基础制作安装等,建议企业选择具备电力相关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施工单位,此外,如涉及高压部分施工,施工单位另需取得《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
3. 竣工验收
国家层面未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竣工验收手续提出明确要求,各省市的具体规范可以分为两类:(1)指定主管部门组织或参加公用充电设施项目的验收;(2)由企业自行组织验收后将验收报告交指定部门或企业留存备查。例如,北京市要求充电设施建设完成后,停车场产权(运营)单位、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上游电源供应单位应当共同开展充电设施的竣工验收,并提请区城市管理委(市政市容委)参与验收;湖南省要求设施建成后须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县级发改部门在管理平台进行公示。
4. 消防验收
国家层面,73号文规定:“依法依规对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场所实施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备案抽查,并加强消防监督检查。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使用的单位或个人,加强对充电基础设施及其设置场所的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及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部分城市还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消防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四川省规定:“充电基础设施项目使用投运前,项目投资主体须按照《电动汽车分散充电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2018)、《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NB/T33004)等标准开展竣工验收。重点验收产品质量、施工质量、电气安全、计量系统、电能质量、消防安全、防雷接地设施安全等内容。(一)专用充电基础设施由投资主体会同所在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部门共同验收。(二)公用充电基础设施由投资主体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后进行单项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项目备案部门。(三)公(专)用充电基础设施产权分界点为充电站(桩)的专用变压器(控制箱)。专用变压器(控制箱)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投资。供电企业负责产权分界点前接入上级电源的设施及计量装置,并对产权分界点后的充电基础设施验收提供技术指导。(四)充电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所有权人应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留存备查。”
四、运营手续
除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本身的各项验收备案要求外,部分省市也对运营企业提出了备案、公示等程序要求,具体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除上述列明的省份外,其他部分地区虽未在规范中明确要求运营企业办理备案手续,但可能将该等备案手续作为企业申领充电设施相关补贴的前置手续。鉴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资金回流周期较长,因此建议企业提前向当地主管部门了解企业的运营充电设施人员等方面的要求,以便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申请各项财政补贴,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五、数据安全合规
随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运营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下,企业需要关注其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收集方面的合规性。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车辆识别信息以及充电用户的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企业需比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合规的收集、储存上述数据。具体而言,企业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存储、使用用户数据已取得了必要的同意和授权,是否基于合理的目的;2.是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立相关组织机构;3.是否建立数据风险监测机制,是否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结语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一个体量快速发展的行业,项目合规也同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课题。除不断更新的监管规范,伴随大数据趋势发展产生的数据合规、反垄断等问题,也是企业投资建设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将继续深耕行业一线前沿问题,与相关企业、机构就此类合规问题进行交流。
扫码订阅“金杜律师事务所”,了解更多业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