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中国碳交易市场:或将引领变革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重点内容

1.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目前覆盖了占全国排放量40%以上的发电厂。

2.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不同,促使发电厂更加高效。

3.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涉足碳排放权交易:区域性试点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实施。

4. 外国投资者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获得准入。

海南有“中国的夏威夷”之称,地属热带气候,岛上热带雨林密布,海滩景色宜人,奢侈品商店林立,是游客、冲浪者和高尔夫球手的圣地。

海南是长寿之乡,文昌鸡享誉中国内地和东南亚。

未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可能落户海南,使中国新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世界接轨。

经过多年规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目前与八个区域性试点同步运行。外国投资者尚无法直接进入市场,但这种情况未来有望发生变化。

海南省政府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拟在岛建立一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助力海南转型为全球公认的繁忙自由贸易港。

中国新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值得关注的原因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于2021年2月启动,成为全球第64个碳定价机制,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交易平台上线。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线首日以碳排放配额每吨48元(合7.41美元)的价格开盘,成交约410万吨。此后,交易量和价格水平都有所下降,2021年9月的一周交易量仅为658吨。

截至2021年10月下旬,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交易额为8亿元(约1.24亿美元),与欧盟的交易量相比相形见绌。然而,交易额迄今已突破10亿元大关,这一市场值得关注,原因如下:

首先,规模宏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仅是世界上最新的碳市场,也是排放量覆盖面最大的市场。2013年至2019年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所覆盖的2225座火电厂,一年(或数年)的年碳排放量达到至少26,000吨,占中国总排放量的4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覆盖石油化工、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航空等行业。

第二,如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国投资者有望获得准入。

第三,最重要的是,随着企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雄心勃勃的碳排放净零目标,中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及时推动全球范式转变。未来十年,大约需要90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其中,中国和美国发表联合声明,认识到“气候危机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同时承诺“通过各自在21世纪20年代关键十年采取加速行动,并在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内的多边进程中开展合作来应对气候危机,以避免灾难性影响”。另一方面,会议在在最后时刻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允许各国使用“旧”的碳信用额度抵销减排目标。但旧的碳信用额度的质量及其与当前减缓气候变化思路的契合度,都令人生疑。

尽管如此,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五年规划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3.5%和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作为约束性指标。

中国已经是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技术的主要出口国,也是电动汽车、客车和电池的最大生产国,现正在积极争取成为氢能领导者以及可持续融资中心。氢能是“十四五”规划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加速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进程,推动企业大幅减排,推动投资者涌向可持续借贷和影响投资。

在世界各国政府为实现净零排放制定目标的浪潮中,没有任何承诺会比中国的承诺更重要。"——国际能源署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知识要点

1.中国曾开展试点工作

这不是中国首次涉足碳交易,中国曾设立八个区域性碳排放试点。2013年,首设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广东五个省市试点,2014年增设湖北省和重庆市两个试点,2016年增加福建省试点。各试点涵盖的行业和价格各不相同。北京试点涉及制造业和国内航空业,价格在12-14美元之间;湖北试点覆盖了突破一定排放门槛的电力或工业实体,价格在3-5美元左右。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更多行业,将逐步淘汰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的企业已经完成了过渡。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通过两个区域中心运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湖北省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日趋重要。" ——金杜合伙人顾婕妤

当地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可以参与,但准入资格条件尚不明确。湖北、广州和深圳市场都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

中国还推出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发放抵消碳配额(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或CCER;2017年暂停发放新的抵消碳配额,但现有的碳配额仍在区域性平台上交易)。在项目初始阶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仅限于体系内的配额,目的在于允许排放单位通过放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来抵消高达5%的已核实排放量。

此外,中国还计划组建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中心的碳期货市场。跨境理财通和央行数字人民币等举措,也将使投资者能够用外币进行跨境投资(关键在于不涉及加密货币)。

2.  碳信用在企业层面而不是行业或市场层面发放

碳信用(即“碳配额”)是可以在碳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每个碳信用额度代表允许排放一公吨碳。某些企业或行业的许可排放量设有上限;需求较低的单位可以出售盈余额度,而超过排放限额的单位必须额外购买碳信用以弥补差额。

大多数碳排放交易体系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这种模式为行业或企业群体设定总配额,但也限制了可供购买的碳信用总额度。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尤其如此。

2021年,欧盟对发电、工业制造、航空等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设定的上限为1,571,583,007吨。这意味着有1,571,583,007份碳配额可供购买。各行业的碳排放量上限每年都会下调;从2021年起降幅为2.2%。

中国约万家被覆盖的企业必须购买碳配额进行碳排放。一些企业会免费获得部分配额(例如,2013年制造型企业可以免费获得其碳排放配额的80%,但这一比例已逐渐降至30%)。配额数量逐年减少,配额价格持续走高。因此,鼓励企业转型脱碳,特别是在替代品价格不断降低的情况下。

相比之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企业层面根据历史排放量分配碳信用。

3.  初期目标是提高能源效率,但规则会更加严格

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侧重提高现有电厂的效率,而不是取而代之。每个发电厂可以获得的免费配额为2018年发电量的70%乘以基准控排系数,而基准控排系数又取决于发电厂的发电量和发电所使用的能源。

此外,还有一个单位负载(输出)调整系数,负载率低于85%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配额。

因此,上限实际上是各企业所有配额的总和,取决于实际的生产水平,因此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2022年的配额由2019-2020年的产量决定。

排放量超过配额的企业必须额外购买碳信用,但排放量最多只能超过企业免费配额的20%。燃气发电厂的排放量以免费配额为限。实际上,这意味着发电厂的排放量可以大大超过限额,而只需支付部分配额的费用。

这些规则并不繁复,但这可能是因为第一阶段旨在探索市场和测试基础设施。随着市场扩大,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将更加完善,包括可能转为上限模式。同样,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起初采用比较宽松的模式,只发放二氧化碳免费配额;但过去十五年间,已经覆盖了更多的温室气体,设定的上限更低,发放的配额更少。

4.  以内在的灵活性推动发展

中国有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净零目标;比欧盟2050年实现净零目标多出十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欧盟的碳交易体系不同,具有灵活性,允许费率和覆盖范围发生变化。而这正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真正的潜力。我们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放基准将收紧,覆盖范围也会扩大到其他行业(特别是钢铁、水泥和能源生产行业),并可能转向更传统的整体经济上限。

欧洲的经验表明,从长远来看,基准收紧和配额减少,可以在扭转碳排放上升趋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价格需要上涨

近年来,欧盟的碳排放许可价格飙升。

6.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相互联系,市场将会开放

世界各地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各不相同,并且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实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但彼此之间正在建立联系。

全球应努力寻求碳信用领域的通用语言,即“共同分类目录”,使上海和纽约的交易所能够相互“交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的召开,使碳信用领域形成通用语言的可能性增大。197个缔约方约定解决全球碳市场标准制定的难题,建立新的发展机制,取代《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

各缔约方能够达成上述约定是数个独立机构多年努力的结果。其中,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性机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通过其两个准则制定委员会(即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和新成立的国际可持续性准则理事会 (ISSB))制定了可持续发展准则。

在谈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在2020年作出的努力时,该基金会受托人高育贤将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与全球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类比。

她对线上观众说:“在许多意想不到的方面,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状况反映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成立前的财务报告状况。”

“现在,我们有新的机会塑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可持续发展披露的方式。考虑到气候相关风险紧迫且重大,对报告实体也会产生影响,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会。”

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来说,在粤港澳大湾区或海南建立国际交易平台,将迈出第一步。

除此之外,我们预计不久之后,企业就能通过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购买碳信用来实现在其他地方的本地排放目标。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征收碳税是否能更有效地降低排放,以及在全球减排的情况下,碳抵消会发挥哪些作用。无论答案是什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及世界各国政府运营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碳定价前景广阔,其中包括主要由非政府组织经营的自愿碳交易市场。无论是在海南还是夏威夷,碳交易市场都将反映社会观念发展,并推动社会行为进步。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我们在上篇回顾了从严监管背景下财务造假行为的行政处罚及刑事移送情况,梳理了刑事司法视角下财务造假行为的主要类型,并对连续多年财务造假的行为应认定为一罪还是数罪进行了分析。本篇我们将针对跨越新旧法实施的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行为适用新法还是旧法展开分析。争议解决与诉讼-刑事调查及辩护,证券与资本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

2024/09/14

前沿观察
2024年9月13日,恰逢中秋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将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延迟退休政策终于“靴子落地”。 《决定》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定了“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原则,计划用15年的时间逐步完成。 延迟退休新规,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弹性、柔和的方式,分类分阶段平稳推进延迟退休,彰显了立法者的智慧。以下我们将《办法》中的重点内容介绍给大家。劳动-员工的聘用、管理和解除

2024/09/14

前沿观察
英国目前是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是英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 。 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8年至2022年间,中国对英投资合作快速增长,国有和民营企业均较为活跃,投资领域从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向高端制造、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等领域延伸。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193.5亿美元 。 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目前数据保护立法概况,为中国企业出海英国提供数据保护相关风险防范建议。公司与并购-跨境投资和并购,数字经济,电信、传媒、娱乐与高科技-数据及隐私权保护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