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中国的传销整治行动:对国际网络销售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作者:肖马克(合伙人)、洪家伟 (外国法顾问)

美国的网络销售公司,如康宝莱(Herbalife),如新(Nu Skin)和Usana Health Sciences等已被极现实地提醒,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态度,一个成功的企业可以迅速地从成功走向失败。

最近,中国对传销的打击,加上几家中国政府部门发布联合通知发起一系列调查,导致了在中国有较多经营活动的主要国际网络销售公司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

发生了什么? 

简言之,中国政府正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打击传销。

面对中国传销公司的严重不当行为引起的社会动荡,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7年8月10日发起了一项为期3个月的全国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

为什么?

中国政府总体上非常关注社会稳定,而对类似邪教的传销企业的活动有着强烈的反应。

这次行动是由抗议者7月份举行的反对 "善心汇"(一家中国传销组织)的公开集会所引发的。这些抗议活动在首都北京的中心地带举行,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关注。与此同时,在一些分别发生的案件中,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因误入可疑传销组织死亡的事件,这也使得媒体的愤怒不断增加。此外,无良的传销组织也通过提供没有任何利益或出售不存在的产品的方式收取会员费。

善心汇,意为"善心交流",由张天明于2013年在深圳创立,一直致力于宣扬其是个"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爱国慈善"组织。善心汇通过其在线投资平台,对通过其平台"捐款"的个人提供投资回报(据称回报率为10%-30%)。

善心汇坚称其慈善口号(尽管不太可能)为"为富人提供更低的回报,为穷人提供更高的回报",即通过对大额捐赠者提供较低的回报,而给小额捐赠者提供较高的回报来实现其"口号",但所有善心汇本身的业务既难说得通,又非真实。

与合法直销公司不同的是,善心汇并没有真正商品或服务,更像是一个"庞氏骗局",以不可持续的回报来推销"投资"。

整治行动的目标?

过去,大多数针对传销的整治活动都是因退休人员抗议引起的,而这次的整治行动有所不同,主要目的是消除那些通过利诱欺诈的方式误导潜在求职者加入的组织。

这是中国政府的焦点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无疑是由于学生被欺诈的人数增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有学生因误入传销组织而死亡。

"整治行动"的重点工作在于:彻底调查与招聘有关的可疑营销活动;消除欺骗引诱学生进入这些组织的广告和网站;或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欺骗学生参与传销、限制学生人身自由的组织。

"整治行动"旨在对这些组织的创始人和头目进行严厉的处罚,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组织的架构都类似于邪教。这些组织与合法的直销公司截然不同,因为他们通常使用武力限制人员的人身自由,逼迫他们从事传销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媒体在中国传销和直销中的重要性。 政府正采取措施,旨在严格规范线上和线下的招聘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在中国仍然存在线下招聘广告),以及用于犯罪活动的出租物业。近期,两名男子因租赁房屋用于犯罪活动而被拘留。

对国际网络销售企业的影响

如上所述,中国这次整治行动的重点不是在中国从事经营活动的国际网络销售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是通过合法直销或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式经营。尽管如此,他们仍受到了诸如股价大幅下跌,信用评级下降等影响。

这次整治行动的打击重点显然侧重于中国犯罪团伙通过暴力,绑架和其他即便是最具声望的美国网络营销批评家也不会认为是通常做法的违法行为。

因此,目前看来,海外媒体对国际网络销售企业的影响比中国政府更大。但是,中国的打击力度可能会扩大或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仍建议保持警惕和谨慎。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整治行动可能会引起国际网络销售公司的注意,即如果他们招致不必要的关注,他们可能面临什么样的行动。

他们可能面临的行动包括逮捕创始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但是,要强调的是,至今为止这些行为针对的都是欺诈或类似邪教的传销骗局。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目标是网络媒体,因为中国政府可以关闭公司网站和其他社交媒体渠道——这将对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下一步?

目前,在中国经营的大多数国际网络销售公司最好保持低调,即不发新闻稿,不公开发表声明,而是冷静下来,静观其变。与关联公司或市场进行沟通反而可能会被误读,显得不冷静,引起中国政府的注意。在这一不确定的时期,国际网络销售企业更应确保其商业模式符合规定,并确保制定健全的合规模式,以应对任何可能引起政府部门注意的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或其他行为。

如果有可能,在中国有实体的直销公司应设法取得合法的直销经营许可证。截至2016年,中国政府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数量有限,但去年,此类许可证的发放量大幅增加。虽然许可证的获得成本十分高昂(需要大量的注册资本以及为消费者提供保证金),并且仅限于某些类别的产品,但积极的一面在于,这为国际网络销售公司提供了合法支持和保护。

大多数直销公司在中国经营的最大的风险是骗子关联公司进行虚假推销业务或从事非法活动。因此,确保关联公司的合规性以及使公司与这些骗子企业保持距离是企业在中国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法规越来越严格,海关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许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运作的国际网络销售公司也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包括产品被拦截在海关以及对客户的履约问题。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IOSCO”)发布了题为《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场景及相关风险与挑战》的咨询报告(“《AI报告》”)。该报告汇集了来自IOSCO成员(即各司法管辖区的证券监管机构)及行业参与者就金融产品与服务中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所涉问题、风险和挑战的反馈意见,旨在促进各方就AI在资本市场的应用达成共识,并协助IOSCO成员制定相应的监管策略。 本报告系IOSCO继2021年发布《市场中介机构与资产管理机构使用AI及机器学习技术的最终报告》后的又一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次报告充分考虑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实践以及监管政策导向。作为IOSCO人工智能监管“两步走”战略的第一阶段成果,IOSCO后续将据此制定更具操作性的监管工具与实施建议,为IOSCO成员提供进一步指导。银行与融资-金融科技,证券与资本市场,人工智能

2025/04/09

前沿观察
近年在破产领域,预重整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受限于重整程序的严时限性和不可逆性,以及庭外重组可能出现的个别债权人“钳制”现象,预重整被期待成为优势兼得、限制并克的补充制度。尽管我国《企业破产法》未规定预重整制度,但随着实践的需求,以及在最高人民法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中央部门的鼓励和指引下,各地的预重整规则密集出台,实践探索也日益增多。在上市公司重整领域,最高院与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12月发布的《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也首次提到上市公司庭外重组事项。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检索,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计出台了130份预重整制度相关文件,上市公司启动预重整案件近百件,非上市公司预重整案例更是不计其数。 2024年度预重整制度依然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包括:一是上市公司实施预重整的情况更为普遍;二是相较于前几年密集出台预重整规则,2024年各地规则出台数量明显减少;三是我国预重整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实践较为多元。尤其在制度定位、法律效力、程序衔接上有待进一步统一。

2025/04/09

前沿观察
特拉华州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大型公司优选的公司注册地,包括三分之二的《财富》500强企业在该州注册,特拉华州也是中资赴美投资设立公司实体的首选注册地,这得益于其发达的法律体系(尤其是丰富的司法判例)、经验丰富的高质量司法从业人员(包括法官)以及高效的法律审查机制。特拉华州法被普遍认为是对商业更加友好的(pro-business)。然而,近年来特拉华州法院判例的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诉讼风险大幅上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特拉华州衡平法院推翻了特斯拉公司董事会的决议,驳回了股东批准的薪酬方案。随后,特斯拉以84%的非控股股东支持率决定将公司注册地迁往得克萨斯州, SpaceX也一同迁往得克萨斯州。此外,近年从特拉华州搬迁至内华达州的公司包括Dropbox、TripAdvisor、Neuralink、Pershing Square等。得克萨斯州和内华达州成了特拉华州的有力竞争者。公司与并购-跨境投资和并购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