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中国跨境电商:意图愈为清晰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作者:肖马克(国际合伙人) 陈兵(合伙人)

2017年3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过渡期后监管总体安排发表了谈话("3.17谈话"),很多通过中国电子商务而将产品销量大幅提升的跨国公司都将该谈话视为政策利好还将持续的信号。但正如我们在上篇文章[1]中表达的担忧,很多人可能过度解读了3.17谈话,而中国监管部门将会继续关注对消费者安全的保障。

近日,商务部财务司副司长袁晓明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就3·17谈话的背景和涵义进行了阐释。

袁晓明副司长的评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商务部是过渡期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制定的牵头部门,而财务司正是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业务司局。

在采访中,袁副司长对于3.17谈话主要进行了以下五点阐释:

3.17谈话是对监管方式的安排,而不是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最终定性    

3·17谈话中指出将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暂按个人物品监管。但是,袁副司长在采访中澄清这只是在过渡期内对监管方式的安排,并非是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最终定性。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将不会完全照搬个人物品监管模式

3·17谈话强调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物品监管是"暂时"的。3·17谈话也表示监管部门将会监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并进一步优化完善监管措施。因此,可以预见,在宽限期后,新的监管安排并不会完全照搬个人物品监管模式,而是会发展出自己的模式。

正面清单和购物限额未来可能会做调整

  • 正面清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正面清单")列举了可以通过跨境电商模式销售的产品。
  • 交易限额:目前,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

对于正面清单如何与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物品监管的模式相互作用,以及个人年度2万元的交易限额是否过于严苛,一直存在讨论。我们理解监管部门正在从许多利益关联方处搜集意见并且正在考虑做出相关调整。然而,这需要考虑包括消费者需求、安全、产品监管义务和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在内的诸多因素。

跨境电商企业承担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袁副司长在采访中明确指出跨境电商企业应承担商品质量安全责任,履行对消费者的提醒和告知义务。另外,将来跨境电商行业中不同主体可能会根据其角色的不同(如第三方平台,跨国公司或者国内服务提供商)承担不同的责任。

促进跨境电商平稳健康发展

基于采访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管部门非常重视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发展,但也需要将其与消费者安全进行平衡。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初步监管政策就已经制定出来,但是为了促进跨境电商的平稳发展,宽限期经过了两度延长。监管部门强调他们计划在不久后颁布具体的监管措施。这些措施将力图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合法需求,同时实现从旧政策到新政策的平稳过渡。

小结

商务部这次提供的新信息无疑能让担心跨境电商发展将遇阻的人感到欣慰。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当局愿意看到跨境电商的长足发展,也希望它能助力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走向世界。但是,那些寄希望于政策不会改变,并且期望只要把货物装上集装箱运往中国就可以的人可能会失望了,因为监管政策的发展很可能会使这类经营模式变得更为复杂。


[1]中国商务部延期执行严格的电商政策,2017.3.24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2022年8月修订后的《反垄断法》在纵向垄断协议下新增“安全港”制度,即“经营者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低于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标准,并符合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不予禁止。”随后,当年公布的《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将该市场份额标准定为15%,但上述份额标准未能在正式出台的规定中予以保留。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2025年6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禁止垄断协议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再次对纵向垄断协议下“安全港”制度的具体适用标准和条件予以细化规定。合规业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2025/06/07

前沿观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共8个部分、19条具体举措,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重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2025/06/06

前沿观察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地缘竞争与商业竞争环境中,无论是身处技术快速迭代浪潮中的科技型企业,还是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并持续投入全球研发中心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或将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而为其选址,则需放眼全球,聚焦创新生态优越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4年7月5日刊登《2024年税务(修订)(知识产权收入的税务宽减)条例》(以下简称“专利盒”),对通过研发活动而创造的具资格知识产权,为其源自香港所得的利润收取5% 的特惠税率。专利盒创造的税率落差(一般税率为16.5%)将有助于形成研发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洼地”效应。 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国际联系、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临近内地创新高地的地理优势,加上专利盒制度的推出,为内地研发型企业的技术出海布局提供了一个紧密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优势选项,或将推动香港呈现出国际科技创新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集群效应。本文旨在解析选择香港构建全球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优势、提出基本构想、并就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风险做出提示,供读者参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