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新法速评:经营者集中申报采用新标准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标签:公司与并购-反垄断与竞争法

2024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2024修订)》(“《新申报标准》”)。《新申报标准》由国务院于2023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并于2024年1月26日正式实施。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申报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经营者集中申报的影响进行介绍。

一、提高营业额门槛

《新申报标准》保留了原有的,以集中方的营业额作为判断是否需要申报的标准,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较大幅度的提高了原营业额门槛。具体而言,经营者集中达到以下营业额标准的,需进行事先申报[1]:

新申报标准对营业额门槛的提高,预计将能够有效地排除部分涉及中小型企业的交易,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节约审查机关的资源。我们也期待在新申报标准实施后,对于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影响的案件的审查时间能够进一步缩短。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新申报标准》征求意见稿曾针对“猎杀式并购”引入新的申报标准。具体而言,一项交易满足以下条件时,也需进行申报:

  • 当交易中一方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中国境内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且
  • 合并方或目标公司的市值(或估值)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且其上一年度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占其全球营业额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正式版《新申报标准》中删除了上述规定,其原因可能是如何确定企业“市值”或“估值”存在一定争议,依靠“市值”或“估值”来判断交易是否达到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新申报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上述标准体现了执法机构对于大型企业并购具有重大潜力的企业的监管态势,这与其他司法辖区的发展趋势也相一致。

二、未达申报标准但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影响的交易,也可能被要求申报

《反垄断法》2022年修订后,首次在法律位阶上强调了对于未达申报标准但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影响的交易,反垄断执法机构具有依职权调查的权利[2]。《新申报标准》对此也予以呼应,经营者集中未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但有证据证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要求经营者申报[3]。

对于可能属于前述类型的交易,2021年发布并实施的《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和《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分别对于平台经济领域和原料药领域,未达到申报标准的经营者集中,却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情形做出了指引:

 

2023年批准的一起涉及巴曲酶原料药的并购交易中,收购方是巴曲酶原料药中国境内市场唯一的销售公司,其市场份额为100%。而被收购方是巴曲酶注射液生产企业。该交易并没有达到原经营者集中申报门槛,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认为该交易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并最终对此交易作出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的决定。该案是我国第一起未达到申报标准而被附加限制性条件的交易。对于该案的详细解读,请参见《首例被附条件批准的未达标准经营者集中申报评析

因此,企业在投资并购等交易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市场集中度较高、经营者数量较少的行业,即使相关企业没有达到营业额申报门槛,也应对交易是否可能具有限制竞争影响进行评估,以确保交易的合规性和确定性。

三、适用时间

《新申报标准》于2024年1月26日开始实施。在1月26日后签署交易文件的交易,将按照《新申报标准》评估是否需要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对于1月26日之前签署但尚未实施的交易,目前尚未有官方说明其是否适用新标准,建议根据交易具体情予以评估,必要时向审查机关进行商谈确认。

扫码订阅“金杜律师事务所”,了解更多业务资讯

《新申报标准》第三条。

《反垄断法》第二十六条。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决定》修正

《新申报标准》第四条。

《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第十九条第三款。

《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第二十三条第一款。

参考资料

  • [1]

    《新申报标准》第三条。

  • [2]

    《反垄断法》第二十六条。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决定》修正

  • [3]

    《新申报标准》第四条。

  • [4]

    《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第十九条第三款。

  • [5]

    《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第二十三条第一款。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兴起,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从城市空中交通的构想逐步落实,到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再到低空旅游等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低空经济正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重塑经济发展模式。 新兴产业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各种法律问题的出现,虽然监管已就低空经济领域在不断地调整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但仍存在着诸多复杂或/且隐蔽的法律问题尚待解决,尤其是在低空基础设施领域。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投资回报与开发安全,还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公共安全有着深远影响。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和防控,可能会导致项目延误、成本增加或产生责任纠纷等不利后果,甚至还可能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低空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公司与并购,汽车、制造业及工业-汽车与出行

2025/03/12

前沿观察
近年来,在“走出去”政策、“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企业积极出海投资,投资规模持续攀升。然而,全球化布局和投资架构涉及多处司法管辖区,也使得出海企业直面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法律、行业、管控、运营、债务、纠纷等各类复杂风险与挑战。 国际化投资运营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在战略布局时选择目的地、或是自身经营已经陷入困境、或是面临供应商、下游客户或合作伙伴进入或即将陷入困境,均有必要对各主要投融资和运营所在司法管辖区的债务重组和破产、国际跨境破产合作模式和救济制度有一定了解,以从风险防控角度前瞻性规划布局,及时识别和隔离风险,合理选择境内外应对方式,从而较大限度保护海外权益和资产安全,缓释风险,减少损失,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继新加坡之债务重组制度概览(上)及(下)对一带一路出海目的地之一、总部经济模式为主的新加坡的债务重组制度进行概要介绍后,本文将概要介绍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债务重组与破产制度相关的司法体系、法律发展及庭外重组。一带一路国际法律业务-国际投融资与工程,债务重组

2025/03/12

前沿观察
乙巳新春,中国的推理大模型DeepSeek R1火爆全球。作为一款在推理能力上媲美OpenAI的o1且收费标准远低于o1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一时间在国内刮起一股扑面而来的全民AI风潮,并不令人意外,但这款来自大厂体系外创业团队的开源大模型,经由数位外国商界领袖与技术大佬口碑相传并最终形成在外国新闻媒体上“刷屏”的效果,则是非常耐人寻味了。 在笔者看来,DeepSeek火爆全球不仅仅是因为其在技术成熟度以及商业成本方面表现杰出,更重要的是DeepSeek是开源界一颗无比闪亮的新星,而美国1月份新出台的AI扩散框架新规,就像为DeepSeek闪亮登场打call一样。 通过分析为何DeepSeek的开源策略具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必须要特别重视开源创新范式,避免简单地一提到“开源”就等同于“开源软件”,而是要以专业的战略性法律思维,探索开源创新范式在当前环境下对国内企业可能带来的战略价值。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