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反垄断法》利剑出鞘:患者苦天价药久矣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比利时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德国
意大利
新加坡
西班牙
阿联酋
英国
美国
全球

作者:张若寒、杜楠

2015年9月,作为该种药物唯一销售者的某美国制药公司,一夜之间将达拉匹林的价格暴涨55倍,从每粒13.5美元飙升到750美元。一时间患者怨声载道,舆论群起攻击,甚至希拉里和特朗普都罕见地达成一致,强烈谴责这种挣黑心钱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达拉匹林并非这家制药公司花费巨额研发成本研发的新药,而是早在1953年就已上市的"老药",自上市以来价格一直较为平稳。通常情况下,在专利保护期过后,其他药厂会制造仿制药,从而增加市场供给,使价格下跌,造福更多患者。但达拉匹林明显 "拿错了剧本"。专利保护期过后,达拉匹林的销售权几经转卖,价格呈现小幅度上升,而这家制药公司拿到销售权后,药价更是直冲云霄。 

美国发生的药品价格暴涨事件,全球范围内都不罕见,在我国也时有发生。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可获得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药品价格上涨由此往往引发广泛的社会伦理争论。

药品价格"蹿天涨",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伦理?特别是在我国出台《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1], 取消大部分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后,国家如何应对天价药问题?本文将从《反垄断法》视角出发,通过若干典型案例,讨论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对药品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法律规制,并对药企合规提出建议。

一、 我国《反垄断法》对药品垄断行为的规制

由于美国的药品遵循市场定价的原则,尽管药品价格巨幅上涨可能有违情理,但目前美国尚没有法律能够制裁这种单方提高药品价格的行为。在各方讨伐的声音中,某美国制药公司的CEO最终因两项证券欺诈罪以及一项串谋证券欺诈罪被定罪,判刑7年,罚款740万美元。

与美国不同的是,药品作为关系民众生命健康的特殊产品,在我国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自《反垄断法》出台以来,反垄断执法机构始终将药品行业作为执法重点领域,不仅禁止竞争者就药品价格等经营行为达成垄断协议,也紧盯经营者单方滥用行为,尤其剑指价格飙升的"天价药",对违法企业加以严厉处罚。

我们梳理了《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反垄断执法机关公开的药品领域主要执法案例,具体如下: 

处罚时间

经营者

相关产品

(市场份额)

垄断行为

行为性质

处罚决定

2018年

12月30日

A制药股份有限公司、B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          扑尔敏原料药

-            市场份额合计88.55%以上

-            以不公平高价向下游经营者销售扑尔敏原料药(销售价格为采购价格3-4倍)

-            向下游经营者销售扑尔敏原料药时搭售相关药用辅料

-            以"无货"为由拒绝向下游经营者供应扑尔敏原料药

-            提出缴纳高额保证金、将成药回购统一销售、提高成药价格并分成等下游经营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变相拒绝供应扑尔敏原料药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            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            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

-            对B公司没收违法所得239.47万元,并处以847.94万元罚款

-            对A公司处以155.73万元罚款

2018年

12月5日

C制药有限公司D制药有限公司、E药用辅料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冰醋酸原料药

-            合计市场份额100%

-            三家企业达成垄断协议,一致上调冰醋酸原料药销售价格

-            达成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

-            C公司:没收违法所得136.09万元,处以276.34万元罚款

-            D公司:没收违法所得235.91万元,处以206.05万元罚款

-            E公司:没收违法所得286.22万元,处以142.77万元罚款

2017年

7月28日

F药业有限公司、G药业有限公司

-            医药级异烟肼原料药;

-            合计超过三分之二

-            销售价格大幅上涨

-            F公司、G公司与H公司签订独家包销协议,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向其他制剂企业出售异烟肼原料药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商品

-            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            对F公司处以289,516元罚款

-            对G公司处以154,400元罚款

2017年

1月11日

I医药有限公司

-            药用水杨酸甲酯原料药

-            市场份额100%

-            取得原料药生产企业总代理权

-            提高原料药价格

-            以拒绝供货为要挟取得客户生产的成品药的全国总代理权。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            没收违法所得183.69万元,处以37.23万元罚款

2016年

11月24日

J制药二厂有限责任公司

-            苯酚原料药

-            市场份额100%

-            与经销商签订独家代理协议,拒绝对第三方供货

-            提高产品价格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           

-            没收违法所得48.29万元

-            罚款1.72万元

2016年

7月22日

K药业股份有限公司L制药有限公司和M制药有限公司

-            艾司唑仑片剂

-            不对外销售原料

-            划分销售市场

协调上涨价格,平均出厂价格涨幅最低88%,最高为329%,涨幅明显

-            达成并实施了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联合抵制交易的垄断协议

-            K公司:157.18万元罚款

-            L公司:54.75万元

-            M公司:48.44万元

2016年

1月15日

N药业有限公司、O医药有限公司、P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Q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R医药有限公司(别嘌醇片独家经销企业)

-            别嘌醇片

-            协商统一上涨别嘌醇片价格、划分销售区域

-            达成并实施了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和分割销售市场的垄断协议

-            N公司和O公司: 180.52万元罚款

-            Q公司:118.40万元罚款

-            P公司: 49.56万元付款

-            R公司: 51.06万元付款

2015年

10月28日

N药业有限公司

-            别嘌醇原料药

-            市场份额100%

-            拒绝向市场销售别嘌醇原料药的时间长达6个月

-            大幅提高原料药价格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           

-            罚款43.93万元

2011年11月15日

S医药有限公司、T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            原料药盐酸异丙嗪

-            市场份额100%

-            通过与原料药生产企业签订独家销售协议,大幅上涨原料药销售价格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商品

-            S公司:没收违法所得37.7万元并处罚款650万元

-            T公司:没收违法所得5.26万元并处罚款10万元,合计15.26万元。

可以看到,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案例中,覆盖了横向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两种主要违法行为。横向垄断协议案例中,多为药企达成并实施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分割销售市场及联合抵制交易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例中,多为药企以不公平高价销售产品、搭售、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或拒绝交易。总的来看,这些案例往往均表现出同一特质,即原料药或成品药价格呈现大幅上涨乃至倍数上涨,进而引发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关注和调查。

自上述案例中,还可以看到,相对成品药而言,原料药是反垄断执法机构更为关注、执法更为严厉的高危领域。上述9个案例中,7个案例均为原料药执法案例,其中6个案例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例。这也侧面反映出,原料药竞争不充分是我国部分药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二、 合规建议

针对医药市场上原料药和短缺药价格上涨、市场秩序紊乱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特别于2017年11月发布了《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指南》"),其中列举了短缺药品和原料药领域各类垄断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原料药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了具有实操性的反垄断合规指引。

我们建议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特别是原料药和短缺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以《指南》为合规指引,评估现有商业模式是否涉嫌触碰《反垄断法》红线,建立完善反垄断合规体系。

同时,结合既有案例,我们谨为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如下合规建议:

1. 明确所处的相关市场

根据《反垄断法》,认定经营者从事不公平高价销售产品、搭售、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和拒绝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前提是判断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这首先需要界定相关市场。根据《指南》,界定药品相关市场应主要考虑需求替代,必要时进行供给替代分析。

需求替代可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药物的功能属性、价格差异、付费主体、相关产品质量标准、治疗方式、临床用药偏好和用药主体对该药物的依赖程度。药品和原料药还需考虑该品种可制备药剂或者终端药品的种类、用途、治疗效果等。

实践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在界定人类药品相关市场时,可能会根据产品特性,采取某些特定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反垄断执法机构曾在经营者集中案件审查中(2009年辉瑞收购惠氏案)基于功能界定法,进一步采用了ATC3(药品解剖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第三层次,即根据药物治疗症状对药品进行的分类)的市场分类方式界定相关市场。[2]

而考虑到监管、流通、采购的特点,相关市场的地域范围通常可以界定为全国。

2. 评估市场力量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根据《反垄断法》及相关部门规章,分析支配地位时需要对该经营者市场份额、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经营者在市场上具有50%及以上的市场份额,则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异烟肼原料药价格垄断案中,两家企业因在异烟肼原料药市场的份额合计超过三分之二而被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因此,即使自身市场份额不足50%,还需要视市场结构的具体情形,评估是否可能与其他经营者具有联合市场支配地位。

3. 评估是否涉嫌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结合既有案例,我们建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要特别谨慎评估下述行为的法律风险:

- 大幅度上涨原料药或成品药价格;
- 拒绝向下游经营者或经销商供货;
- 没有正当理由,在销售原料药时搭售其他产品;
- 以拒绝供应原料药为要挟,要求分享下游成品药经营者的利润或要求取得成品药的独家销售代理权。

4. 警惕与竞争者间的信息交换

除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外,我国《反垄断法》同样禁止竞争者达成垄断协议,包括明示的协议和默示的协同行为。即使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如果达成垄断协议,一样会收到《反垄断法》制裁。为确保反垄断合规,我们建议药企应避免与竞争者交换价格、产量等竞争性敏感信息。正如我们在案例中看到的,具有竞争关系的药品生产或销售企业就涨价计划进行交流,或就价格、销售区域、拒绝交易的对象达成一致,均有可能违反《反垄断法》。

[1]《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由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制定,于2015年5月4日发布。

[2]参考《发改委加强药品价格监管,药企需关注反垄断合规》(https://www.kwm.com/zh/knowledge/insights/ndrc-strengthens-drug-price-monitoring-20150701)。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在上篇中,我们对《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条例》”)的体例和架构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了十大核心内容,并从性质判断、效力判断、权利义务厘定和责任认定的宏观层面探讨了《条例》对民商事争议解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针对《条例》十大核心规定中的上位法和适用范围、管理人责任、基金财产独立和明示制度、双备案制度展开了具体的分析,详见《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对基金争议解决的影响(上),本篇我们将继续聚焦于《条例》影响民商事争议解决的其他四项核心内容,即集团化监管、限制性募集行为、基金限制性投资行为及基金退出机制,并会在下篇聚焦有关私募基金的行政监管和行政争议解决。私募股权与基金-私募基金的运作、治理与合规,争议解决与诉讼-金融纠纷

2023/09/26

前沿观察
2023年9月22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芯片法》护栏细则的最终规则。相较于2023年3月所发布的护栏细则的拟议规则来看,本次的最终规则虽未对相关内容进行原则性修订,但是部分调整仍可能对半导体供应链带来实质性影响。我们在此结合最终规则和拟议规则的相关条款进行比较,并基于美国商务部关于最终规则调整的说明,简要说明相关调整的目的以及其可能对业界带来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合规业务-海关与贸易合规,知识产权,电信、传媒、娱乐与高科技-高科技

2023/09/26

前沿观察
2023年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监总局”)公布了对某巴曲酶原料药供应商(“A公司”)收购某巴曲酶注射液供应商(“B公司”)股权经营者集中申报的附加限制性条件决定(“《决定》”) 。该案被广泛评论为首起未达到申报标准自愿申报而被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案件。同时,市监总局对本次交易对潜在竞争影响的分析,以及通过取消上游原料药中国境内排他供应,保证下游供应商获得原料促进竞争等问题,从技术角度也非常值得关注。同时,引人注意的是,2021年,市监总局曾对A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处罚,认定A公司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向下游企业销售巴曲酶原料药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相应对A公司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罚款 ;B公司曾于2022年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A公司关联公司与B公司签订2022年购销合同,但拒绝履行,导致B公司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请求判令A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立即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和合理费用合计2亿元 。本文将对本案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中的相关关注点进行解读,并结合本案的相关背景,为企业的商业策略从反垄断角度提供建议。公司与并购-反垄断与竞争法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