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回款提成”的仲裁时效分析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为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在设置工资结构时,往往在基本工资外向员工发放提成工资,较为典型的提成发放方式包括销售提成、项目提成等。同时,为避免经营风险,企业往往将“回款提成”作为发放提成的条件,即当交易方或项目向企业支付回款时,员工才能获得相应的提成款(下称“回款提成”)。与通常工资按月发放的惯例不同,此类“回款提成”的发放与回款时间息息相关。交易方向企业支付回款的时间受到双方交易安排、交易方经营状况的影响,也造成员工获得“回款提成”的时间处于不确定中;对于回款时间较长的交易,可能员工直至离职前夕,交易方也未能支付所有回款,员工无法在离职时甚至离职后一年内获得相应提成,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未对此种特殊情况应如何适用仲裁时效进行明确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适用特殊仲裁时效期间。若员工因提成发放与企业产生争议,员工提起仲裁的时效应如何计算呢?“回款提成”如何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为厘清“回款提成”的时效适用问题,本文将对实践中涉及“回款提成”的时效适用问题的案例进行梳理。

一、回款时间标准及认定

由于不同的项目回款时间不一,劳动者有权享有回款提成的时间也不同。直至劳动者离职时,也可能有部分项目尚未回款,此时应如何计算劳动者诉请提成的仲裁时效?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劳动者离职后尚未计发的“回款提成”,实践中多数法院根据回款时间计算仲裁时效,即在回款到账后起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另一种观点认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9条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因此,用人单位应在离职时结清工资,而仲裁时效也应自离职时开始计算。

在(2021)京02民终3259号判决中,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三个项目,后于2016年5月31日离职,此时三个项目回款情况不一。首个项目于2016年5月回款,后两个项目均于2018年1月回款并清算完毕。劳动者于2019年6月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三个项目的项目提成。根据用人单位的支付项目提成的规定,项目提成应于回款当年的次年年初向劳动者支付。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首个项目于2016年5月已经回款;但对于后两个项目,直至2018年1月才清算完毕。而根据用人单位关于支付项目提成的规定,对于首个项目,劳动者于2017年年初已经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提成,但其晚于2019年6月才申请仲裁,因此劳动者的请求已经罹于仲裁时效经过;对于后两个项目,劳动者于2019年年初才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项目提成,因此其于2019年6月申请仲裁并未经过仲裁时效期间。

在(2014)沪一中民三(民)终字第151号判决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也采用了类似的审理路径,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回款时间分别计算仲裁时效,对于罹于仲裁时效的提成认定用人单位可不予给付,对尚未罹于时效的项目提成则应按约支付。该案后经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并维持原判。

我们认为,上述案件中法院根据劳动者有权享有提成的时间点起算仲裁时效的审理方法较为合理。在劳动者离职时,若其原负责的项目尚未回款,则用人单位实际上尚未实现营利,后续是否能获得回款也处于不确定之中,劳动者此时要求用人单位于离职时支付提成没有依据,应在提成授予条件达成后再请求给付。

综上所述,虽然理论上“回款提成”仍然属于劳动报酬,应适用离职后一年的特殊时效,但是司法实践当中法院根据不同项目的回款时间或劳动者有权享有提成的时间分别起算诉讼时效,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也有助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

二、一般时效的延展适用

劳动者离职后,若尚有项目未能回款,其尚无权获得提成。但劳动者离职后即不再掌握相关项目信息,对于项目回款是否到账无法得知详细信息,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此时,法院应如何适用时效规则?

在(2017)沪02民终8637号判决中,劳动者担任销售员,于2015年4月28日辞职,但其负责的项目在其仍在职时尚未进行项目奖金核算。用人单位直至2016年2月才通知劳动者其享有项目提成,并于2016年3月最终审批确定项目奖金数额。后用人单位以“离职员工不应享有项目奖金”为由拒绝发放相应奖金,双方因而成讼。劳动者于2016年11月8日申请仲裁。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劳动者于2016年11月8日才申请仲裁,距其离职日已逾1年;但劳动者于2016年2月才知晓项目奖金的详情,用人单位于同年3月10日才最终确定项目奖金数额,因此其诉请并未超过时效。

由上可见,如劳动者对于提成发放时间及标准确实不清楚、不掌握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进而进行延展适用的空间。

三、企业合规要点

在“回款提成”仲裁时效的认定问题上,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明确感受到司法实践对劳动者程序权利的保护,而这也对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尽量减少劳资双方因回款提成成讼而久拖未决的风险,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应注意以下事项:明确约定回款提成支付的条件和支付时间,避免因回款提成享有时间点产生争议,导致仲裁时效期间处于模糊状态,增加潜在诉讼风险;健全完善离职手续,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日结清回款提成或明确约定剩余提成款的具体支付时间、支付条件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2022年8月修订后的《反垄断法》在纵向垄断协议下新增“安全港”制度,即“经营者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低于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标准,并符合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不予禁止。”随后,当年公布的《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将该市场份额标准定为15%,但上述份额标准未能在正式出台的规定中予以保留。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2025年6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禁止垄断协议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再次对纵向垄断协议下“安全港”制度的具体适用标准和条件予以细化规定。合规业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2025/06/07

前沿观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共8个部分、19条具体举措,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重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2025/06/06

前沿观察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地缘竞争与商业竞争环境中,无论是身处技术快速迭代浪潮中的科技型企业,还是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并持续投入全球研发中心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或将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而为其选址,则需放眼全球,聚焦创新生态优越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4年7月5日刊登《2024年税务(修订)(知识产权收入的税务宽减)条例》(以下简称“专利盒”),对通过研发活动而创造的具资格知识产权,为其源自香港所得的利润收取5% 的特惠税率。专利盒创造的税率落差(一般税率为16.5%)将有助于形成研发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洼地”效应。 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国际联系、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临近内地创新高地的地理优势,加上专利盒制度的推出,为内地研发型企业的技术出海布局提供了一个紧密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优势选项,或将推动香港呈现出国际科技创新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集群效应。本文旨在解析选择香港构建全球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优势、提出基本构想、并就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风险做出提示,供读者参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