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民诉法修改解读:涉外案件如何避免构成应诉管辖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标签:争议解决与诉讼-商业纠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将对涉外商事案件的处理产生较大改变,值得跨国企业和从事跨境交易的中国企业重点关注、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在2023年末将通过系列文章介绍《民事诉讼法》修改对涉外商事案件管辖、及对跨境诉讼的影响,协助企业应对变化。本系列已发布民诉法修改解读(一):中国法院对涉外案件扩大管辖民诉法修改解读(二):与中国无实际联系,可以约定中国法院吗

一、涉外编新增独立应诉管辖条款

对比原民诉法,新民诉法在涉外编第二百七十八条新增了单独的应诉管辖规定。

在本次修法之前,原民诉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二款同时约束国内案件与涉外案件。新民诉法实施后,根据涉外编第二百七十条[1]规定的涉外编规定优先适用原则,第一百三十条第二款不再约束涉外案件。

上述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如果当事人在管辖异议期内未提出管辖异议,并且就实体争议进行答辩或提出反诉,即使受诉法院行使管辖权违反级别和专属管辖规定,仍有权审理案件。

为何民诉法针对涉外案件的应诉管辖取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限制?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应诉管辖的原理在于,当被告有权提出管辖异议但选择不提出并且应诉答辩时,实际表明双方当事人都愿意通过受诉法院解决争议。由于涉外案件中的被告不一定熟悉我国的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如果此时通过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否定原被告双方对受诉法院的选择,有损当事人意思自治。

上述修改背后的精神与我们在民诉法修改解读(二):与中国无实际联系,可以约定中国法院吗一文中介绍的涉外案件协议管辖规则理念一致,即尽量在涉外案件中保护当事人对管辖法院的选择,避免因法定的实际联系、级别管辖、专属管辖限制而违背当事人预期。

二、企业常见问题:管辖异议的期限

管辖异议是诉讼中重要的对抗工具,如果异议成功可以帮助被告节省实体答辩所需的费用,实现以最小成本解决纠纷的目标。因此,企业在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需要第一时间检查管辖问题,并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书面管辖异议。

管辖异议的法定期限为答辩期。国内案件与涉外案件的答辩期不同。国内案件答辩期为十五日,被告无权申请延期。[2]在涉外案件中,如果被告在我国没有住所,则答辩期为收到起诉状副本后的三十日内,允许申请延期,是否延期由法院决定。[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涉外案件中存在多名被告,如果部分被告是国内企业或者在国内有住所,那么答辩期仍为十五日,且无权申请延期。哪些案件属于涉外案件请见民诉法修改解读(一):中国法院对涉外案件扩大管辖一文的介绍。

三、企业常见问题:仲裁条款如何提出管辖异议

如果依据仲裁条款挑战法院管辖权,学理上称为主管异议(主管与管辖的概念不同)。实践中,多数当事人仍参照民诉法管辖异议规则在答辩期内依据仲裁条款提出主管异议,法院也接受这种做法。

但是,《仲裁法》对主管异议的提出期限其实有不同规定。《仲裁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因此,如果当事人未在答辩期提出主管异议,最迟的提出时间为首次开庭前。

四、企业常见问题:管辖异议中是否可以对实体争议发表意见

《民诉解释》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因此,当事人可以在提出管辖异议的同时对实体争议发表意见。实践中,在管辖异议是否成立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时,律师有时会建议企业对实体争议问题表达初步观点,以影响法院对案件结果的预判,并进一步影响法院对管辖问题的倾向。

下篇我们将介绍《民事诉讼法》修改对专属管辖的影响,敬请期待。

感谢黄雅冰律师、沈悦、刘书扬、实习生谭潇、实习生张溪对本文作出的贡献。

扫码订阅“金杜律师事务所”,了解更多业务资讯

第二百七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本编规定。本编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第二百七十五条 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参考资料

  • [1]

    第二百七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本编规定。本编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 [2]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 [3]

    第二百七十五条 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自2023年7月12日《欧盟第2022/2560关于扭曲内部市场的外国补贴条例》(“《外国补贴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外国补贴审查制度成为近年来欧盟在竞争政策领域的重要政策工具。2024年,全球格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持续演变,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张力愈发显著,《外国补贴条例》的发展与实施始终是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关注焦点,其发展不仅标志着欧盟在监管框架上的重大变革,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全球贸易规则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广泛讨论。在这一年中,欧盟委员会(“欧委会”)通过发布工作文件、更新常见问题答复的方式,逐步完善各项详细认定规则,同时运用《外国补贴条例》项下提供的政策工具强化执法,对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投资与经营活动保持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投资与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将对2024年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的规则发展与执法情况进行回顾,并根据我们在欧盟《外国补贴条例》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展望与建议。

2025/03/19

前沿观察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社会议题、提升市场透明度并管理长期风险,欧盟一直将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监管视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4年起,欧盟就开始通过立法加强ESG监管。2014年10月22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非财务报告指令》(NFRD),要求大型公共利益实体在年报中披露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非财务报告。 此后,欧盟分别于2022年12月14日和2024年6月13日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Directive (EU) 2022/2464,“CSRD”)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Directive (EU) 2024/1760,“CS3D”),进一步扩大可持续发展报告义务的适用范围,并新增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要求。 前述法规虽然推动了欧盟的绿色转型目标,但给企业施加了较重的合规负担,引发了经济发展和气候目标之间的冲突。为简化企业在欧盟ESG法规下的ESG合规义务,2025年2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综合指令(Omnibus I)。 在该项综合指令中,欧委会提出了针对CSRD和CS3D等ESG法规的重大修订意见。该指令还将交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审议,何时出台仍有不确定性。借此契机,我们对现行CSRD和CS3D下的企业合规要点进行了梳理,并简要总结对本次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供中国出海企业参考。一带一路国际法律业务

2025/03/19

前沿观察
加纳是西部非洲地区的重要国家,长期位列非洲经济体排名前10位,其中采矿业是加纳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尽管加纳的国内经济近年来面临着供应链限制和财政短缺等经济压力,但采矿业仍然有所增长,据统计,2023年加纳采矿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9%,黄金产量达到420万盎司,较2022年增长了8.3% 。 近年来,加纳也是中企在矿业投资上特别关注的投资地之一。在促进外商投资方面,加纳政府把吸引矿业等关键支柱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优先事项,支持其工业化计划以振兴加纳经济发展。 2025年1月7日,约翰·马哈马(John Mahama)宣誓就职加纳总统。他在正式上任前已提出要建立强有力的新政,以促进加纳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马哈马已上任两个月,其构想的新政正在逐步落地。 本文将介绍“马哈马新政”中涉及矿业领域改革的重点和加纳矿业投资监管制度,并介绍加纳矿业领域投资的注意事项。公司与并购-跨境投资和并购-能源与自然资源,工程、能源和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