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外商投资证券公司新规简析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2017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我方承诺:"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基于上述承诺及我国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政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3月9日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该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快速落地,于4月28日正式颁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颁布仅半个月,已有三家外资证券公司迅速做出反应。2018年5月2日,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变更5%以上股权的实际控制人的申请材料。据悉,目前瑞银证券外资股东瑞士银行持股24.99%,如此次申请获批,瑞士银行持有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或将增至51%,成为其控股股东。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5月10日,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拟持股51%。

本文拟就《办法》较之于原有规则的主要发展及变化予以简要梳理,以期对关注该问题的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一定帮助。

一、 规则梳理

1.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

2002年6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证监会令第8号),并于2007年12月、2012年10月对其进行两次修订(以下简称"《规则》",且若无特殊说明,均指2012年修订后的最新《规则》),对以下两类证券公司做出规定:(1)境外股东与境内股东依法共同出资设立的证券公司;(2)境外投资者依法受让、认购内资证券公司股权,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

2. CEPA 10

2013年8月,中国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内地与澳

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以下合称"CEPA 10"),放宽了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CEPA 10实行名额制,名额分布于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及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若干改革试验区。

截至目前,已根据CEPA 10获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共四家,具体情况如下:

  名称   核准设立时间
外资比例(取得批复时) 
 1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3月14日
 34.85%
 2  华菁证券有限公司
 2016年4月20日
 49%
 3  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6月19日
 51%
 4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6月19日
 49%

3. 《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

2018年4月28日,《办法》经征求意见后正式颁布,《规则》同时废止。《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明确将境内股东实际控制人身份变更导致内资证券公司性质变更的合资证券公司纳入适用范围,并完善了境外股东需符合的条件。自《办法》发布之日起,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根据《办法》及相关行政许可服务指南的要求,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

二、 规则变化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起草说明,《办法》基于《规则》修订并重新发布。就制度本身而言,《办法》较之于原有规则的主要变化如下:

  内容  主要变化 
 1  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
 制度名称由"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改为"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体现外资由参转控;
《规则》规定合资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CEPA 10框架下申请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可达51%;《办法》将所有合资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统一调整为"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安排"(根据中美元首会晤我方承诺,为不超过51%);
《规则》规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境内股东应有1名是内资证券公司;《办法》未对合资证券公司的境内股东做出任何条件限制,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一般性股东要求即可。
 2  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
 《规则》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做出明确限制,仅在CEPA 10框架下申请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可实现全牌照;
《办法》取消上述业务范围限制,允许新设合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依法有序申请证券业务,但初始业务范围需与控股股东或者第一大股东的证券业务经验相匹配。
 3  统一外资持有上市和非上市两类证券公司股权的比例
 《规则》规定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全部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5%;
《办法》将全部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调整为"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安排"(根据中美元首会晤我方承诺,为不超过51%);
《办法》明确,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5%以上股份的,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
 4  完善境外股东条件
 《规则》规定合资证券公司的境外股东须至少有一名是具有合法的金融业务经营资格的机构,《办法》将该要求扩展至所有境外股东,规定境外股东均需为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合法成立的金融机构;
《办法》对合资证券公司的境外股东增加以下资格要求:无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正受到有关机关调查的情形;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近3年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居于国际前列,近3年长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
 5  明确境内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身份变更导致内资证券公司性质变更相关政策
 《规则》未明确该类变更将导致公司纳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属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
《办法》明确,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不符合者应在3个月内完成规范整改。

三、 小结

《办法》出台后,中国证监会已同步更新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相关行政指引。意向投资者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指引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资证券公司设立或变更申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3月30日发布《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将证券公司股东分为四类:控股股东(持有50%以上股权的股东或者虽然持股比例不足50%,但其所享有的表决权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主要股东(持有25%以上股权的股东或持有5%以上股权的第一大股东)、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规定》从净资产、持续盈利能力、营业收入等方面,明确不同类型股东差异化的监管要求,并明确《规定》适用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该文件虽尚未正式生效,但对于有意向申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投资者而言,可作为重要参考。

 《规则》未明确该类变更将导致公司纳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属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
 《办法》明确,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不符合者应在3个月内完成规范整改。
 《规则》未明确该类变更将导致公司纳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属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
 《办法》明确,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不符合者应在3个月内完成规范整改。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2022年8月修订后的《反垄断法》在纵向垄断协议下新增“安全港”制度,即“经营者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低于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标准,并符合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不予禁止。”随后,当年公布的《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将该市场份额标准定为15%,但上述份额标准未能在正式出台的规定中予以保留。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论证,2025年6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禁止垄断协议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再次对纵向垄断协议下“安全港”制度的具体适用标准和条件予以细化规定。合规业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2025/06/07

前沿观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共8个部分、19条具体举措,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重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2025/06/06

前沿观察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地缘竞争与商业竞争环境中,无论是身处技术快速迭代浪潮中的科技型企业,还是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并持续投入全球研发中心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或将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而为其选址,则需放眼全球,聚焦创新生态优越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4年7月5日刊登《2024年税务(修订)(知识产权收入的税务宽减)条例》(以下简称“专利盒”),对通过研发活动而创造的具资格知识产权,为其源自香港所得的利润收取5% 的特惠税率。专利盒创造的税率落差(一般税率为16.5%)将有助于形成研发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洼地”效应。 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国际联系、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临近内地创新高地的地理优势,加上专利盒制度的推出,为内地研发型企业的技术出海布局提供了一个紧密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优势选项,或将推动香港呈现出国际科技创新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集群效应。本文旨在解析选择香港构建全球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优势、提出基本构想、并就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风险做出提示,供读者参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