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外商投资证券公司新规简析

中国 | 中文
所在网站 :    中国   |   中文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美国
全球

2017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我方承诺:"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基于上述承诺及我国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政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3月9日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该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快速落地,于4月28日正式颁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颁布仅半个月,已有三家外资证券公司迅速做出反应。2018年5月2日,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变更5%以上股权的实际控制人的申请材料。据悉,目前瑞银证券外资股东瑞士银行持股24.99%,如此次申请获批,瑞士银行持有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或将增至51%,成为其控股股东。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5月10日,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拟持股51%。

本文拟就《办法》较之于原有规则的主要发展及变化予以简要梳理,以期对关注该问题的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一定帮助。

一、 规则梳理

1.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

2002年6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证监会令第8号),并于2007年12月、2012年10月对其进行两次修订(以下简称"《规则》",且若无特殊说明,均指2012年修订后的最新《规则》),对以下两类证券公司做出规定:(1)境外股东与境内股东依法共同出资设立的证券公司;(2)境外投资者依法受让、认购内资证券公司股权,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

2. CEPA 10

2013年8月,中国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内地与澳

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以下合称"CEPA 10"),放宽了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CEPA 10实行名额制,名额分布于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及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若干改革试验区。

截至目前,已根据CEPA 10获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共四家,具体情况如下:

  名称   核准设立时间
外资比例(取得批复时) 
 1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3月14日
 34.85%
 2  华菁证券有限公司
 2016年4月20日
 49%
 3  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6月19日
 51%
 4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6月19日
 49%

3. 《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

2018年4月28日,《办法》经征求意见后正式颁布,《规则》同时废止。《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明确将境内股东实际控制人身份变更导致内资证券公司性质变更的合资证券公司纳入适用范围,并完善了境外股东需符合的条件。自《办法》发布之日起,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根据《办法》及相关行政许可服务指南的要求,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

二、 规则变化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起草说明,《办法》基于《规则》修订并重新发布。就制度本身而言,《办法》较之于原有规则的主要变化如下:

  内容  主要变化 
 1  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
 制度名称由"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改为"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体现外资由参转控;
《规则》规定合资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CEPA 10框架下申请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可达51%;《办法》将所有合资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统一调整为"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安排"(根据中美元首会晤我方承诺,为不超过51%);
《规则》规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境内股东应有1名是内资证券公司;《办法》未对合资证券公司的境内股东做出任何条件限制,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一般性股东要求即可。
 2  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
 《规则》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做出明确限制,仅在CEPA 10框架下申请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可实现全牌照;
《办法》取消上述业务范围限制,允许新设合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依法有序申请证券业务,但初始业务范围需与控股股东或者第一大股东的证券业务经验相匹配。
 3  统一外资持有上市和非上市两类证券公司股权的比例
 《规则》规定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全部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5%;
《办法》将全部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调整为"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安排"(根据中美元首会晤我方承诺,为不超过51%);
《办法》明确,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5%以上股份的,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
 4  完善境外股东条件
 《规则》规定合资证券公司的境外股东须至少有一名是具有合法的金融业务经营资格的机构,《办法》将该要求扩展至所有境外股东,规定境外股东均需为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合法成立的金融机构;
《办法》对合资证券公司的境外股东增加以下资格要求:无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正受到有关机关调查的情形;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近3年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居于国际前列,近3年长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
 5  明确境内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身份变更导致内资证券公司性质变更相关政策
 《规则》未明确该类变更将导致公司纳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属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
《办法》明确,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不符合者应在3个月内完成规范整改。

三、 小结

《办法》出台后,中国证监会已同步更新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相关行政指引。意向投资者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指引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资证券公司设立或变更申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3月30日发布《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将证券公司股东分为四类:控股股东(持有50%以上股权的股东或者虽然持股比例不足50%,但其所享有的表决权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主要股东(持有25%以上股权的股东或持有5%以上股权的第一大股东)、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规定》从净资产、持续盈利能力、营业收入等方面,明确不同类型股东差异化的监管要求,并明确《规定》适用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该文件虽尚未正式生效,但对于有意向申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投资者而言,可作为重要参考。

 《规则》未明确该类变更将导致公司纳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属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
 《办法》明确,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不符合者应在3个月内完成规范整改。
 《规则》未明确该类变更将导致公司纳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内资证券公司依法变更的证券公司,属于外商投资证券公司;
 《办法》明确,内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投资者,应符合《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不符合者应在3个月内完成规范整改。
最新文章
前沿观察
2024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意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国现行专利法律制度框架下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审查政策,回应创新主体普遍关切的热点法律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发明专利的适格客体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中美两国对于人工智能专利客体的适格性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出海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知识产权-专利,人工智能

2025/01/15

前沿观察
2024年,我国经济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攻坚克难”为关键词, 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落地见效。从“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永恒主题”的战略方向, 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资本市场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落实;从“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深刻把握,到“零容忍”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从严监管;从“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是投资价值的源泉” 这一正确认识,到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等一系列规范政策出台。 2024年,是引导和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建设建强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的重要一年。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压舱石”和“优等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 上市退市方面,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格强制退市标准,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2024年全年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 ;外资投资方面,发挥战略投资渠道引资潜力,支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股份减持方面,有效防范绕道减持,细化违规责任条款;市值管理方面,引导上市公司关注自身投资价值,切实提升投资价值;并购重组方面,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化监管方面,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业绩造假,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在对上市公司的全链条监管下,我国着力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2024年,是全面实施“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关键一年。“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2024年全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上一年的两倍。推动形成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一批大要案 ;持续打击实控人等“关键少数”违法,助力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强化行政、刑事、民事立体化追责,助力提高违法成本。突出“严”,立足“效”,着眼“准”,聚力“合”,以强有力行政执法工作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投资安全感。 2024年,是资本市场波澜诡谲、上市公司犯罪查处愈发从严的一年。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本年度A股上市公司及关联主体涉嫌刑事犯罪或遭受刑事侵害的案件共有102起,涉及97家上市公司。 纵览上市公司刑事犯罪情况,财产与金融安全仍是高风险领域,操纵证券市场、违规内幕交易愈发成为上市公司犯罪重灾区。从执法趋势来看,司法机关针对上市公司犯罪案件,施行刑事追责、市场禁入、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多元手段,不仅打击直接的犯罪行为,还同步审查非法配资、“黑嘴”荐股、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洗钱等上下游、前后手犯罪,致力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通过梳理及分析2024年度上市公司犯罪情况,我们形成本年度上市公司犯罪报告,继续揭示上市公司刑事风险的趋势与特点,以期从一般社会预防的角度,为上市公司及相关方增强刑事调查与合规意识、预防刑事法律风险提供帮助。争议解决与诉讼-刑事调查及辩护,证券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

2025/01/14

前沿观察
排污许可制是针对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核心制度,也是环境监管制度的重大改革内容之一。2016年国务院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开始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原环境保护部先后印发《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从部门规章层面为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提供了规章依据。2021年国务院制定《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排污许可制度上升到“行政法规”层面,这一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再次提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的改革目标任务。在此背景下,2024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重点将聚焦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技术规范体系等、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进一步加强排污许可基础保障建设等。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提出的重点任务也包括对排污单位提出要求,即排污单位需构建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环境管理制度。 本文拟结合我们长期为排污单位提供环境法律服务的经验,针对目前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就如何构建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环境管理制度谈谈我们的看法,以供参考。合规业务-环境法

2025/01/13